非默认端口网络协议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2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网络协议识别的研究 | 第14-21页 |
·网络协议简介 | 第14页 |
·流技术及NetFlow技术简介 | 第14-15页 |
·网络协议的发展现状 | 第15页 |
·网络协议的分类与特点 | 第15-16页 |
·网络协议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网络协议识别工具的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非默认端口网络协议识别的意义 | 第19页 |
·网络协议识别的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第三章 非默认端口网络协议识别方案的设计 | 第21-39页 |
3. FTP协议 | 第21-27页 |
·FTP协议简介 | 第21页 |
·FTP协议的工作模式 | 第21-22页 |
·FTP协议的两个连接 | 第22页 |
·FTP协议的两种工作方式 | 第22-23页 |
·初始条件表 | 第23-24页 |
·扩展条件表 | 第24页 |
·非默认端口FTP协议识别思路 | 第24-25页 |
·非默认端口FTP协议识别方案设计 | 第25-27页 |
·HTTP协议 | 第27-29页 |
·HTTP协议简介 | 第27-28页 |
·HTTP协议的事务概念 | 第28页 |
·HTTP协议的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HTTP协议的消息格式 | 第29页 |
·非默认端口HTTP协议识别方案设计 | 第29页 |
·TELNET协议 | 第29-33页 |
·TELENT协议简介 | 第29-30页 |
·NVT简介 | 第30页 |
·TELNET协议的连接流程 | 第30-31页 |
·TELNET协议常用命令 | 第31页 |
·TELNET协议的协商机制 | 第31-32页 |
·TELNET协议的选项 | 第32-33页 |
·非默认端口TELNET协议识别方案设计 | 第33页 |
·SSH协议 | 第33-35页 |
·SSH协议简介 | 第33-34页 |
·SSH协议的框架 | 第34页 |
·SSH协议的安全验证 | 第34-35页 |
·SSH协议的工作模式 | 第35页 |
·非默认端口SSH协议识别方案设计 | 第35页 |
·非默认端口网络协议识别框架 | 第35-39页 |
·框架简介 | 第35-36页 |
·净荷匹配阶段框架设计 | 第36-37页 |
·端口下放阶段框架设计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非默认端口网络协议识别系统的设计 | 第39-54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9-42页 |
·流量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42-43页 |
·流量缓冲模块的设计 | 第43-44页 |
·流量调度模块的设计 | 第44-46页 |
·模块简介 | 第44页 |
·调度策略设计 | 第44-45页 |
·流量调度配置文件的设计 | 第45-46页 |
·流量传送模块的设计 | 第46-47页 |
·非默认端口网络协议识别模块的设计 | 第47-52页 |
·模块设计概述 | 第47页 |
·协议识别库机制的设计 | 第47-48页 |
·模块总体设计 | 第48-52页 |
·流量汇流模块的设计 | 第52-54页 |
第五章 非默认端口网络协议识别系统的实现 | 第54-70页 |
·系统支撑平台和开发工具 | 第54-56页 |
·GNU/Linux操作系统 | 第54页 |
·Git版本控制系统 | 第54-55页 |
·makefile机制 | 第55页 |
·GCC | 第55页 |
·GDB | 第55页 |
·Libpcap | 第55-56页 |
·Valgrind内存泄露检测工具 | 第56页 |
·MySQL数据库 | 第56页 |
·流量采集模块的实现 | 第56-59页 |
·模块实现概述 | 第56-57页 |
·网卡混杂模式的设定 | 第57页 |
·网络数据包捕获的工作流程 | 第57-58页 |
·网络数据包捕获的实现 | 第58-59页 |
·流量缓冲模块的实现 | 第59-60页 |
·模块实现概述 | 第59页 |
·缓冲区的相关定义 | 第59-60页 |
·流量调度模块的实现 | 第60-61页 |
·模块实现概述 | 第60页 |
·调度策略的实现 | 第60-61页 |
·流量传送模块的实现 | 第61-62页 |
·模块实现概述 | 第61页 |
·流量传送的实现 | 第61-62页 |
·非默认端口网络协议识别模块的实现 | 第62-66页 |
·模块实现概述 | 第62页 |
·协议识别库机制的实现 | 第62页 |
·网络数据包净荷提取的实现 | 第62-64页 |
·净荷匹配的实现 | 第64-65页 |
·端口下放的实现 | 第65-66页 |
·与流量汇流模块的通信 | 第66页 |
·流量汇流模块的实现 | 第66-70页 |
·模块实现概述 | 第66-67页 |
·流信息表的实现 | 第67页 |
·数据库永久化的实现 | 第67-70页 |
第六章 网络协议识别系统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73页 |
·实验环境的搭建 | 第70页 |
·实验结果 | 第70-7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