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泥石流论文

厚软岩山坡与排土场协同灾变诱发泥石流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0.引言第9-10页
1.宜昌排土场滑坡与泥石流协同作用机制的研究第10-20页
     ·研究区排土场边坡工程概况第10-12页
       ·排土场地理位置概述第10页
       ·排土场地层岩性第10-11页
       ·排土场地质特性第11-12页
     ·排土场滑动变形特点第12页
     ·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机理研究第12-20页
     ·排土场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机制第12-14页
     ·排土场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必要与充分条件第14-15页
     ·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数值模拟第15-20页
2.排土场滑坡转化泥石流破坏性与危险性预测第20-39页
   ·排土场泥石流动力活动特性第20-25页
     ·泥石流运动模型第20-23页
     ·泥石流流速第23-24页
     ·泥石流冲击性第24-25页
   ·泥石流力学特性第25-29页
     ·石流体的内部作用力第25-27页
     ·泥石流运动力学模型第27-29页
   ·宜昌排土场泥石流危险度判别分析与危险区划第29-39页
     ·可拓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30-31页
     ·危险度区划的指标第31-32页
     ·危险度区划可拓模型的建立第32-34页
     ·排土场危险度区划过程和结果第34-39页
3.宜昌排土场滑坡泥石流防治原理分析第39-42页
   ·泥石流治理要素之一——减小废弃土体堆载量第39-41页
   ·泥石流形成充分条件——水第41-42页
4.宜昌排土场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体系第42-70页
     ·减小局部土体堆积量的技术措施第44-55页
     ·岩体力学参数的反分析第44-50页
     ·减载方案的理论依据第50页
     ·石灰石矿山排土场允许排弃高度第50-51页
     ·减载后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第51-55页
     ·减小汇水量的技术措施第55-60页
       ·截洪沟措施第55-58页
       ·变形体上的疏导措施第58-59页
       ·预防积水的排水暗渠措施第59-60页
     ·安全防护措施第60-70页
       ·坝体选型第61-62页
       ·格栅坝的设计第62-70页
5 泥石流防治体系的防治效果分析第70-75页
   ·治理前后变形情况对比第70-75页
   ·治理效果分析第75页
6.推广应用篇——云南红田煤矿排土场泥石流治理体系第75-83页
   ·概述第75-77页
   ·排土场设计第77-79页
     ·自然状态下排土山坡稳定状况第77-78页
     ·多台阶排土下的稳定系数第78-79页
   ·排水方案设计第79-82页
     ·暗渠第79-81页
     ·截洪沟第81-82页
   ·拦截措施第82-83页
7.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整机运转状态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伺服缸特性测试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