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1-16页 |
(一) 农村土地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制度 | 第12-13页 |
(三) 股份合作制 | 第13-14页 |
(四) 合作社 | 第14-16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四、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16-17页 |
(一)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三) 数据来源 | 第17页 |
五、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8-24页 |
一、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内涵的理解 | 第18-20页 |
(一) 股份合作制的理解 | 第18页 |
(二) 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理解 | 第18-19页 |
(三)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基本类型 | 第19-20页 |
二、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学分析 | 第20-21页 |
三、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实施绩效评价 | 第21页 |
四、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 第21-22页 |
五、简要的评述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基本理论 | 第24-29页 |
一、制度变迁理论 | 第24-25页 |
(一) 制度变迁的动力 | 第24页 |
(二) 推动制度变迁的力量 | 第24-25页 |
(三) 制度变迁的步骤 | 第25页 |
(四)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属性 | 第25页 |
(五) 制度变迁的模式 | 第25页 |
二、合作经济理论 | 第25-29页 |
(一) 各派学者的合作经济理论 | 第25-28页 |
(二) 合作经济理论的共同点 | 第28-29页 |
第四章 中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形成和特征 | 第29-35页 |
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和发展 | 第29-30页 |
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体现了合作经济的本质 | 第30-31页 |
三、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特点 | 第31-33页 |
(一)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体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属性 | 第31-32页 |
(二)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相结合 | 第32-33页 |
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动力 | 第33-35页 |
(一) "外部利润"内部化是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的根本动力 | 第33页 |
(二) 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等是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发展的推动因素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江苏省扬州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探索 | 第35-49页 |
一、扬州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 第35-40页 |
(一) 基本情况 | 第35-37页 |
(二) 基本类型 | 第37-39页 |
(三) 取得的社会经济绩效 | 第39-40页 |
二、扬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践分析 | 第40-49页 |
(一) 成功经验 | 第40-44页 |
(二) 存在问题 | 第44-47页 |
(三) 制约因素 | 第47-49页 |
第六章 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对策建议 | 第49-54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二、对策建议 | 第50-54页 |
(一) 明确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土地产权性质是入股农民"按份共有" | 第50页 |
(二) 《章程》中清晰表述土地股权 | 第50-51页 |
(三)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发展方向是组建自主经营型土地股份合作社 | 第51-52页 |
(四) 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运作机制 | 第52-53页 |
(五) 扩大"农业用地"的认定范围 | 第53页 |
(六) 优化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环境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