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米的粘性分论文

中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水稻耐冷性鉴定研究进展第13-18页
     ·水稻冷害分类第13-14页
     ·水稻耐冷性鉴定的原理和生物学基础第14页
     ·水稻不同时期耐冷性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第14-16页
     ·水稻耐冷性评价指标的研究第16-17页
     ·我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水稻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8-25页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8页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18-22页
     ·我国稻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第22-23页
     ·我国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第23-24页
     ·我国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第25-26页
第二章 中国粳稻地方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鉴定与评价第26-42页
   ·试验材料第26页
   ·试验方法第26-27页
     ·自然低温鉴定第26页
     ·冷水胁迫鉴定第26-27页
     ·数据处理第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9页
     ·不同地理来源粳稻地方品种的耐冷性状表型差异第27-32页
     ·不同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聚类分析第32-33页
     ·水稻耐冷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第33-36页
     ·自然低温与冷水胁迫下水稻耐冷性鉴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第36页
     ·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第36-39页
   ·讨论第39-42页
     ·不同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低温反应第39页
     ·自然低温与冷水胁迫下聚类结果比较第39-40页
     ·水稻耐冷种质的鉴定筛选第40-41页
     ·水稻耐冷性鉴定方法的有效性第41页
     ·水稻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第41-42页
第三章 中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2-63页
   ·试验材料第42页
   ·试验方法第42-50页
     ·基因型鉴定第42-47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47-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60页
     ·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0-53页
     ·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第53-55页
     ·各稻区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第55-56页
     ·不同省份粳稻地方品种间聚类分析第56-58页
     ·不同省份粳稻地方品种间聚类分析第58-59页
     ·我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分析第59-60页
   ·讨论第60-63页
     ·我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第60-61页
     ·不同稻作生态区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第61页
     ·我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第61-63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63-64页
   ·中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第63页
   ·中国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附录第72-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历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抗纹枯病QTL定位及抗病导入系构建
下一篇:中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生境保护与未保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