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彝族传统生活中的“人神共宅”--探析云南楚雄彝族传统民居中的伦理内涵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研究的缘起第9-10页
   ·关于建筑伦理学研究的学科背景第10-11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第11-14页
     ·论文选题的国内外学术专著研究动态及现状第11-13页
     ·论文选题的国内外学术论文研究动态与现状第13-14页
     ·文献综述小结第14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研究的范围与内容第15页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15-18页
     ·研究的方法第15-16页
     ·研究的框架第16-18页
第二章 传统民居中“宅”的概述第18-33页
   ·“宅”的释义第18-19页
   ·“宅”在动态历史中的发展第19-30页
     ·“宅”的由来第19-22页
     ·“宅”在动态历史中的演变第22-29页
     ·当代的“宅”第29-30页
   ·“宅”存在的根本意义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楚雄彝族传统生活中的“神礼”与“宅”第33-62页
   ·绪说第33-35页
     ·本文中对于“神礼”的涵义界定第33-34页
     ·楚雄州地理、气候概况第34-35页
   ·“神礼”与“宅”第35-61页
     ·“火”与“宅”第35-38页
     ·“成人礼”与“宅”第38-41页
     ·“婚姻”与“宅”第41-43页
     ·“丧葬”与“宅”第43-46页
     ·“祭”与“宅”第46-50页
     ·“权力”与“宅”第50-53页
     ·“方位”与“宅”第53-55页
     ·彝族传统生活中的其它特殊伦理文化、仪式与禁忌第55-58页
     ·比较其它地区的彝族传统生活文化差异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人神共宅”下的楚雄彝族传统民居“宅”形制及其构成第62-80页
   ·“宅”的建筑形制窥析第62-71页
     ·聚落形态中的伦理内涵第62-66页
     ·院落、单体宅形制中的伦理内涵第66-71页
   ·“宅”的建筑构成窥析第71-79页
     ·木作第71-74页
     ·家具第74-75页
     ·材料与色彩第75-77页
     ·装饰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三位一体”伦理观第80-92页
   ·“三位一体”伦理观的提出第80-84页
     ·“三位一体”伦理观的背景及释义第80-83页
     ·“人”、“神”、“宅”在“三位一体”伦理观里的职能第83-84页
   ·传统民居建筑学与伦理学的结合第84-87页
     ·传统民居在建筑学领域的研究体系第84-85页
     ·传统民居在伦理学领域的研究体系第85-86页
     ·传统民居建筑学与伦理学的结合第86-87页
   ·传统民居建筑伦理学研究的意义第87-91页
     ·精神层面上的意义第87-88页
     ·文化层面上的意义第88-89页
     ·应用层面上的意义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结语第92-99页
   ·新民居建设中的建筑伦理遗失及其影响第92-93页
   ·新民居建设中的伦理建构第93-98页
     ·常规新民居住宅营造类型与手法第93-95页
     ·建筑伦理功能在新民居建设中的运用探索第95-98页
   ·余论与结束语第98-99页
感谢辞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6页
附录一第106-107页
附录二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世价值下基于过程的城市规划方法
下一篇:批判与再生--体验经济背景下丽江新有机建筑的创作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