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与市场论文--商品销售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基于制度信任的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研究背景第10-14页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第10-12页
     ·电子商务发展契机:金融危机第12-13页
     ·电子商务发展的信任瓶颈第13-14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研究框架第15-16页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16-17页
第2章 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综述第17-26页
   ·电子商务信任的内涵第17-19页
   ·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综述第19-26页
     ·人际信任、系统信任和制度信任第19-23页
     ·信任的动态发展第23-26页
第3章 电子商务信任缺失分析第26-34页
   ·信任缺失的首要根源:信息不对称第26-27页
     ·商品的不可触摸,造成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性第26页
     ·非人性化接触,造成信用信息的不对称性第26-27页
   ·信任缺失对新经济的冲击第27-33页
     ·加剧新经济柠檬市场的产生第27-31页
     ·缺乏多次交易预期,单次交易多于多次交易第31-33页
   ·结果分析第33-34页
第4章 电子商务市场信任机制建立的博弈分析第34-49页
   ·电子商务参与主体及主体间博弈关系第34-36页
     ·电子商务参与主体第34-35页
     ·电子商务主体间的博弈关系第35-36页
   ·买方-卖方的信任博弈分析第36-42页
     ·买方-卖方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第36-39页
       ·基本假设第36-37页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第37-39页
     ·买方-卖方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第39-40页
       ·卖方的最优策略分析第39-40页
       ·买方的最优策略分析第40页
     ·结果分析第40-42页
   ·交易者-管理者的信任博弈分析第42-49页
     ·模型建立第42-44页
       ·有关博弈情景的假设第43-44页
       ·交易者和管理者的博弈模型第44页
     ·结果分析第44-49页
第5章 电子商务市场的制度信任机制设计第49-75页
   ·制度信任框架第49-50页
   ·第三方信用中介机制第50-60页
     ·第三方信用中介存在必要性分析第51-55页
       ·交易模式选择的条件第52-53页
       ·交易模式的选择第53-54页
       ·结果分析第54-55页
     ·中介机制设计第55-60页
       ·机制设计第55-57页
       ·机制分析第57-60页
       ·结果分析第60页
   ·在线信誉反馈机制第60-72页
     ·机制缺陷第62-65页
     ·多影响因素的信用度计算模型第65-72页
       ·模型参数的定义和表示第66-67页
       ·层次分析法确定信用评价指标权重wu第67-70页
       ·模糊评价法确定交易者本次交易信用度tF第70-72页
       ·结果分析第72页
   ·制度信任机制的维护第72-7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5-80页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创新第75-78页
     ·信任缺失的首要根源及其对经济的冲击第75-76页
     ·信任建立的经济动力机制第76-77页
     ·制度机制设计第77-78页
       ·机制设计1 第三方信用中介机制第77页
       ·机制设计2 在线信誉反馈机制第77-78页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有待进一步研究论题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资大型超市企业在华扩张战略研究
下一篇:GIS支持下的大中型超市选址研究--以福州金山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