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 城市森林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 | 第14页 |
2 植物净化污染物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页 |
3 城市森林植物配置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内容 | 第18-22页 |
1 研究区及试验地概况 | 第18-20页 |
·研究区域背景 | 第18-19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9-20页 |
2 基调树种的选择 | 第20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植物对空气中CO 与TSP 的沉降效应及时空变化研究 | 第22-40页 |
1 福州市不同树种对空气中CO 的沉降效应及时空变化研究 | 第22-26页 |
·不同树种CO 浓度年变化规律 | 第22-23页 |
·不同树种CO 浓度日变化规律 | 第23-26页 |
2 厦门不同树种对空气中CO 浓度沉降效应及时空变化 | 第26-31页 |
·不同树种CO 浓度年变化规律 | 第26-28页 |
·不同树种CO 浓度日变化规律 | 第28-31页 |
3 福州市不同树种对空气中TSP 沉降效应及时空变化 | 第31-34页 |
·不同树种TSP 浓度年变化规律 | 第31-33页 |
·不同树种TSP 浓度日变化规律 | 第33-34页 |
4 厦门不同树种对空气中TSP 沉降效应及时空变化 | 第34-37页 |
·不同树种TSP 浓度年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不同树种TSP 浓度日变化规律 | 第35-37页 |
5 小结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复层结构种植空气中CO 与TSP 沉降效应及时空变化 | 第40-47页 |
1 复层结构种植CO 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 第40-43页 |
·复层结构种植CO 浓度年变化规律 | 第40-41页 |
·复层结构种植CO 浓度日变化规律 | 第41-42页 |
·复层结构种植CO 浓度空间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2 复层结构种植TSP 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 第43-45页 |
·复层结构种植TSP 浓度年变化规律 | 第43页 |
·复层结构种植TSP 浓度日变化规律 | 第43-45页 |
3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高浓度CO 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47-56页 |
1 高浓度CO 胁迫后受害叶片的症状 | 第47页 |
2 正常叶片与受害叶片光合速率变化特征 | 第47-49页 |
·榕树正常叶片与受害叶片光合速率变化 | 第47-48页 |
·羊蹄甲正常叶片与受害叶片光合速率变化 | 第48-49页 |
3 正常叶片与受害叶片蒸腾速率变化特征 | 第49-51页 |
·榕树正常叶片与受害叶片蒸腾速率变化 | 第49-50页 |
·羊蹄甲正常叶片与受害叶片蒸腾速率变化 | 第50-51页 |
4 正常叶片与受害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02 浓度变化特征 | 第51-54页 |
·榕树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02 浓度变化特征 | 第51-52页 |
·羊蹄甲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02 浓度变化特征 | 第52-54页 |
5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六章 车流量及环境因子对空气中CO 与TSP 浓度的影响 | 第56-63页 |
1 CO、TSP 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 | 第56-57页 |
·车流量与CO 的关系 | 第56-57页 |
·车流量与TSP. | 第57页 |
2 环境因子与CO、TSP 浓度的关系 | 第57-61页 |
·风速与CO 浓度的关系 | 第57-59页 |
·温度、湿度与CO 的关系 | 第59页 |
·温度、风速与TSP 的关系 | 第59-60页 |
·湿度与TSP 的关系 | 第60-61页 |
3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 | 第63-67页 |
1 福州、厦门的基调树种 | 第63页 |
2 基调树种与净化CO 功能的规律 | 第63-64页 |
·净化CO 功能年变化规律 | 第63页 |
·不同树种净化CO 功能的差异 | 第63页 |
·道路空间CO 浓度变化差异 | 第63-64页 |
·CO 浓度日变化规律 | 第64页 |
3 基调树种与净化TSP 功能的规律 | 第64页 |
·净化TSP 功能年变化规律 | 第64页 |
·不同树种净化TSP 功能的差异 | 第64页 |
·TSP 浓度日变化规律. | 第64页 |
4 复层结构种植空气中CO 与TSP 变化规律 | 第64-65页 |
·不同空间位置CO 与TSP 浓度的差异 | 第64-65页 |
·CO 与TSP 净化功能年变化 | 第65页 |
·CO 与TSP 浓度日变化规律 | 第65页 |
5 高浓度CO 胁迫后叶片光合作用的差异 | 第65-66页 |
·受害叶片外部变化特征 | 第65页 |
·受害叶片光和速率变化 | 第65页 |
·受害叶片蒸腾速率变化 | 第65-66页 |
·受害叶片气孔导度与胞间C02 浓度的差异 | 第66页 |
6 空气中CO 与TSP 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 | 第66页 |
·CO 与车流量的关系 | 第66页 |
·TSP 与车流量的关系 | 第66页 |
7 环境因子与 TSP 的关系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