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基于物质流和生态足迹核算的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图表目录第14-18页
第一章 导论第18-25页
   ·问题的提出第18-21页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21页
   ·研究的意义第21-22页
     ·理论意义第22页
     ·现实意义第22页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22-25页
     ·思路第22-24页
     ·方法第24-25页
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及评价研究进展第25-49页
   ·循环经济概念第25-35页
     ·基本概念第25-26页
     ·循环经济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26-31页
     ·发展循环经济的十大认识误区第31-35页
   ·循环经济评价研究进展第35-48页
     ·物质流分析第35-42页
     ·生态足迹第42-43页
     ·生态效率第43-45页
     ·综合评价第45-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第49-72页
   ·甘肃省循环经济系统边界选取第49-50页
   ·甘肃省循环经济现实基础第50-71页
     ·经济子系统第50-55页
     ·资源子系统第55-59页
     ·社会子系统第59-66页
     ·环境子系统第66-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甘肃省物质流核算第72-99页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第72-73页
     ·数据来源第72页
     ·处理方法第72-73页
   ·区域内开采核算第73-83页
     ·核算说明第73-76页
     ·开采核算第76-83页
   ·区域内进出口核算第83-84页
     ·核算说明第83页
     ·进出口核算第83-84页
   ·区域内过程排放核算第84-88页
     ·核算说明第85-86页
     ·过程排放核算第86-88页
   ·区域内平衡项核算第88-92页
     ·核算说明第88-91页
     ·平衡项核算第91-92页
   ·区域内隐藏流核算第92-95页
     ·核算说明第92-95页
     ·隐藏流核算第95页
   ·本章小结第95-99页
第五章 甘肃省物质流分析第99-118页
   ·输入端物质流分析第100-104页
     ·输入端物质流的规模和结构第100-102页
     ·输入端物质流效率和强度第102-104页
   ·输出端物质流分析第104-113页
     ·输出端物质流规模和结构第104-107页
     ·输出端物质流强度和效率第107-113页
   ·物质消耗分析第113-116页
     ·物质消耗的规模和结构第113-115页
     ·物质消耗的强度和效率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第六章 甘肃省生态足迹计算及协整分析第118-144页
   ·生态足迹相关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第118-126页
     ·生态足迹第118-119页
     ·生态承载力第119-120页
     ·生态赤字第120页
     ·生态经济发展能力第120-126页
   ·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第126-128页
     ·协整理论第126-127页
     ·误差修正模型第127页
     ·Granger因果检验第127-128页
   ·甘肃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第128-142页
     ·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第128-131页
     ·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第131-133页
     ·生态赤字的动态变化第133-135页
     ·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第135-137页
     ·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协整分析第137-142页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第七章 基于物质流和生态足迹核算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和实例分析第144-169页
   ·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说明第144-146页
     ·基本原则第144页
     ·基本步骤第144-145页
     ·指标标准化模型第145页
     ·评价标准第145页
     ·评价指数计算模型第145-146页
   ·甘肃省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第146-167页
     ·指标体系的选择和设计第146-149页
     ·判断矩阵的建立和求解第149-155页
     ·层次总排序第155-156页
     ·数据标准化第156-162页
     ·综合评价第162-167页
   ·本章小结第167-169页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第169-174页
   ·讨论第169-173页
     ·甘肃省的物质流状况第169-171页
     ·甘肃省的生态足迹第171-172页
     ·甘肃省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第172-173页
   ·结论第173-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87页
致谢第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能源系统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山冰缘植物高山离子芥细胞磷脂酶D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