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的定义与内容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对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进行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对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的研究情况 | 第10-12页 |
·本文拟对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进行研究的范围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范围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 第14-26页 |
·建筑设计竞赛的发展与分化 | 第14-16页 |
·国内外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的开展状况 | 第16-18页 |
·国外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的开展状况 | 第16-17页 |
·国内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的开展状况 | 第17-18页 |
·多样化的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举办模式 | 第18-19页 |
·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举办的一般程序 | 第19-20页 |
·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的特点 | 第20-23页 |
·竞赛的探索性特点 | 第20-21页 |
·竞赛的地域性特点 | 第21-23页 |
·竞赛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 第23页 |
·竞赛气质的浪漫与理性 | 第23页 |
·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的分类 | 第23-25页 |
·按竞赛的举办周期和频次 | 第24页 |
·按竞赛命题涉及的范围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的命题方式与主题变迁 | 第26-46页 |
·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的命题方式 | 第26-29页 |
·限制建设条件,放松建筑概念 | 第26页 |
·具体化而又创意化的建筑类型 | 第26-27页 |
·空间概念的拓展与创新 | 第27页 |
·拓展技术应用领域,促进跨学科交流 | 第27-28页 |
·现实问答,为现实问题寻求有效的出路 | 第28-29页 |
·未来畅想 | 第29页 |
·概念式竞赛命题方式的历史演变 | 第29-36页 |
·日本建筑学会建筑设计竞赛历届命题方式(1952-2000) | 第29-31页 |
·日新工业株式会社与新建筑杂志(SHINKENCHIKU)联合举办的建筑设计竞赛历届命题方式(第一回至第三十回) | 第31-32页 |
·日本中央硝子株式会社(Central Glass)与新建筑杂志(SHINKENCHIKU )联合举办的建筑设计竞赛历届命题方式(1966-2011) | 第32-33页 |
·世界建筑师大会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历届命题方式(1978-2011) | 第33-34页 |
·概念竞赛命题方式的综合分析 | 第34-36页 |
·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的主题变迁 | 第36-40页 |
·日本中央硝子株式会社竞赛主题年表 | 第36-39页 |
·世界建筑师大会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主题年表 | 第39-40页 |
·概念式竞赛主题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5页 |
·二战后建筑思潮的发展 | 第40-41页 |
·在世界建筑大潮中前行的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 | 第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概念竞赛作品创作前期与表达方式的选择 | 第46-72页 |
·对竞赛主旨和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 第46-50页 |
·对范围确定的竞赛主旨进行分析 | 第47-48页 |
·深入理解竞赛主题所处的大环境 | 第48页 |
·尝试多角度多视点去解读竞赛的主旨与主题 | 第48-50页 |
·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作品创作概念的确立 | 第50-55页 |
·学科间知识与概念的借用 | 第50-51页 |
·对热点问题、最新焦点的积极关注与回应 | 第51-52页 |
·选择具有话题点的基地 | 第52-53页 |
·突破类型的桎梏 | 第53-54页 |
·有重点的畅想与描画,刻意略去技术细节 | 第54-55页 |
·竞赛作品设计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 第55-71页 |
·手工模型 | 第56-59页 |
·图示表达 | 第59-61页 |
·演示 | 第61-62页 |
·模拟计算 | 第62页 |
·计算机数字模型 | 第62-64页 |
·工作过程记录 | 第64-65页 |
·图形拼贴 | 第65-67页 |
·详图 | 第67-68页 |
·手绘 | 第68-69页 |
·表达方式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多样化的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工作方式 | 第72-101页 |
·以抽象的空间语言逻辑进行思考 | 第73-76页 |
·具体而真实的建造或模拟 | 第76-77页 |
·图解设计 | 第77-82页 |
·何为图解 | 第77-79页 |
·图解设计在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中的应用范围 | 第79页 |
·概念竞赛中的图解设计实例 | 第79-81页 |
·图解设计工作方式实例列举 | 第81-82页 |
·诗意化、视觉化的浪漫畅想 | 第82-84页 |
·实验性的工作方式 | 第84-97页 |
·工作框架的提出 | 第84-85页 |
·工作框架图解模型 | 第85-87页 |
·工作框架的说明 | 第87-96页 |
·案例图解 | 第96页 |
·实验性工作方式实例列举 | 第96-97页 |
·调研-整合-设计 | 第97-98页 |
·工作方式的综合分析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附录 | 第105-110页 |
2010 年VELUX明日之光竞赛一等奖作品 | 第105-106页 |
2010VELUX明日之光竞赛二等奖作品(香港方案) | 第106-107页 |
2010VELUX明日之光竞赛二等奖作品(大陆方案) | 第107-108页 |
2008VELUX明日之光竞赛一等奖作品 | 第108-109页 |
2008VELUX明日之光竞赛二等奖作品 | 第109-11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