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广告及其应用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植入式广告的研究背景 | 第11-26页 |
第一节 植入式广告——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新宠 | 第11-14页 |
第二节 植入式广告的概念 | 第14-17页 |
一、植入式广告的定义 | 第14-15页 |
二、潜意识广告、软广告和隐性广告 | 第15-16页 |
三、植入式广告概念的拓展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植入式广告的历史及学术研究 | 第17-21页 |
一、植入式广告的历史 | 第17-19页 |
二、植入式广告学术研究 | 第19-21页 |
第四节 植入式广告的优势 | 第21-23页 |
一、商业目的的隐蔽性 | 第21页 |
二、庞大的受众数量 | 第21-22页 |
三、低廉的传播成本 | 第22页 |
四、强制性接收的广告形式 | 第22-23页 |
五、"名人效应"的放大作用 | 第23页 |
第五节 植入式广告的劣势 | 第23-26页 |
一、植入品牌的适用范围较小 | 第23页 |
二、植入式广告难以达成深度说服 | 第23-24页 |
三、植入式广告效果较难评估 | 第24页 |
四、植入不当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植入式广告受众信息接受过程分析 | 第26-39页 |
第一节 植入式广告的传播学分析 | 第26-28页 |
一、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 第26-27页 |
二、两级传播理论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植入式广告的社会学分析 | 第28-31页 |
一、品牌植入的符号学分析 | 第28-30页 |
二、参照群体理论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植入式广告的心理学分析 | 第31-35页 |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 第31-32页 |
二、社会学习理论 | 第32-33页 |
三、移情理论 | 第33-34页 |
四、归因理论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植入式广告的ADIMA法则 | 第35-39页 |
第三章 植入式广告卷入度及效果分析 | 第39-46页 |
第一节 卷入度的概念 | 第39-41页 |
第二节 植入式广告的ELM模型分析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植入式广告效果分析 | 第43-46页 |
一、简单植入式 | 第44页 |
二、整合植入式 | 第44页 |
三、焦点植入式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植入式广告应用策略研究 | 第46-58页 |
第一节 植入式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 | 第47-52页 |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 | 第47页 |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特点 | 第47-49页 |
三、植入式广告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 第49-51页 |
四、反向植入式广告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植入式广告与社会责任营销 | 第52-56页 |
一、社会责任营销的概念 | 第52-53页 |
二、社会责任营销的作用 | 第53-54页 |
三、植入式广告运作主体的社会责任营销策略 | 第54-56页 |
第三节 对植入式广告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后记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