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巷道支护论文

动压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其控制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5页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窄煤柱护巷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第10-11页
     ·国外研究情况第10页
     ·国内研究情况第10-11页
   ·国内外巷道支护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第11-14页
     ·国外研究情况第11-12页
     ·国内研究情况第12-14页
   ·本课题主要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4-1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主要研究思路第14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动压巷道围岩受力特征及破坏机理第15-24页
   ·动压巷道围岩受力特征第15-18页
     ·区段煤柱巷道布置方式第15-16页
     ·次生应力分布第16-17页
     ·巷道围岩结构特性第17-18页
   ·动压巷道围岩破坏机理第18-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动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第24-30页
   ·动压巷道矿压显现第24-25页
     ·工程概况第24页
     ·观测内容第24页
     ·测站布置及监测方案第24-25页
   ·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第25-28页
     ·现场观测结果第25-26页
     ·实测结果第26-27页
     ·观测结果分析第27-28页
   ·动压巷道的围岩变形总体规律第28-29页
     ·巷道围岩变形量的构成第28页
     ·巷道围岩变形一般规律第28-29页
   ·动压巷道围岩综合治理建议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4 区段煤柱尺寸及巷道支护方案优化设计第30-40页
   ·施工地质概况第30-32页
     ·地层特征第30-31页
     ·地质构造第31页
     ·水文及瓦斯第31页
     ·回采工艺第31-32页
     ·工作面支护及顶板管理第32页
   ·煤柱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第32-36页
     ·合理煤柱尺寸确定方法第32页
     ·力学模型第32-33页
     ·柱体侧破坏范围估算第33页
     ·支承压力峰值位置估算第33-36页
   ·巷道支护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第36-39页
     ·自稳隐形拱理论第36-38页
     ·支护参数设计第38页
     ·巷道断面的选取第38页
     ·优化后的支护参数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5 有限差分法基本理论及本构模型选择第40-46页
   ·岩体力学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与发展第40-41页
   ·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的建模原理第41-42页
   ·本构模型的选择第42-44页
     ·Mohr-Coulomb强度准则第43页
     ·Hoek-Brown强度准则第43-44页
   ·分析两种材料破坏方式及特点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6 动压巷道模型设计及计算分析第46-58页
   ·煤柱留设数值模拟分析第46-48页
     ·采空区区域划分第46页
     ·模型区域划分的原则第46-47页
     ·计算参数的选取第47页
     ·计算模型方案及模拟过程第47-48页
   ·数值模拟结果及其分析第48-51页
     ·煤柱及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情况第48-49页
     ·煤柱及巷道围岩最小主应力分布情况第49-50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50-51页
   ·动压巷道支护方案模拟分析第51-55页
     ·模型设计方案及模拟过程第51-52页
     ·数值模拟结果及其分析第52-54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54-55页
   ·现场工业试验第55-57页
     ·观测目的第55页
     ·观测内容第55页
     ·测点布置及监测结果第55页
     ·监测结果第55-56页
     ·监测结果分析第56-57页
   ·总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7 结论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柔模泵注混凝土支护原理与参数研究
下一篇:冻结条件下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