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建筑节点及材料的建构学(tectonic)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0-12页 |
·课题研究的国内现状 | 第10-12页 |
·课题研究的国外现状 | 第12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2-15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2 关于建构 | 第15-25页 |
·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 第15-20页 |
·建构概念的提出 | 第15-17页 |
·散帕尔的建构理论 | 第17-18页 |
·弗兰姆普顿的建构理论 | 第18-19页 |
·散帕尔理论对当代建筑学的影响 | 第19-20页 |
·建构概念的当代演变 | 第20-24页 |
·对于建构概念的预设 | 第20-21页 |
·建构的本体性与表现性 | 第21-23页 |
·建构概念的现有与扩展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3 建构元素 | 第25-39页 |
·建构元素的分类 | 第25-30页 |
·材料 | 第25-27页 |
·结构 | 第27-28页 |
·构造 | 第28-30页 |
·建构元素的特点 | 第30-36页 |
·体现营造逻辑——建构的本体性 | 第30-31页 |
·建筑的感受性——建构的表现性 | 第31-33页 |
·体现空间逻辑 | 第33-35页 |
·体现地域性与文化性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9页 |
4 建筑元素的当代性审视 | 第39-57页 |
·材料的建构化审视 | 第39-45页 |
·材料与真实性 | 第39-40页 |
·钢结构骨架与其他材料的建构化实践 | 第40-45页 |
·结构与节点的建构化审视 | 第45-55页 |
·结构与节点的逻辑建造——物理性的本体建造 | 第46-49页 |
·建构元素的暴露到隐藏 | 第49-52页 |
·结构与节点的建构——本体与表现的平衡 | 第52-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5 "表皮"材料与节点的建构 | 第57-73页 |
·"表皮"的建构性 | 第57-61页 |
·semper的表皮观念 | 第57-58页 |
·玻璃与钢——透明性 | 第58-59页 |
·表皮建构的当代性扩展 | 第59-61页 |
·表皮与骨架的建构性关系 | 第61-65页 |
·表皮与骨架的分离 | 第61-63页 |
·表皮与骨架的合一 | 第63-65页 |
·表皮的多样化建造 | 第65-72页 |
·编织性、重复性的表皮的建造 | 第66-67页 |
·透明性的表皮的建造 | 第67-69页 |
·实体性的表皮的建造 | 第69-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6 建构概念中结构与围护的"轻"与"重" | 第73-83页 |
·结构与围护的分离 | 第73-74页 |
·暴露结构与技术化 | 第74-76页 |
·技术化的思维的极限 | 第74-75页 |
·单纯追求结构表现的局限性后果 | 第75-76页 |
·围护与骨架的建构表现力的平衡 | 第76-81页 |
·结构的表露——骨架的展现 | 第76-77页 |
·结构的隐匿——材料的显现 | 第77-78页 |
·建构元素的诗意表达——表露与隐匿 | 第78-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7 建构概念的辨析及其对我国建筑实践的意义 | 第83-93页 |
·建构与秩序的反思 | 第83-85页 |
·几何学的秩序 | 第83-84页 |
·重力的秩序 | 第84-85页 |
·建构与技术化的思维的辨析 | 第85-87页 |
·高技派的技术化思维 | 第85-86页 |
·建构与技术化思维 | 第86-87页 |
·建构与真实性的反思 | 第87-89页 |
·"真实性"引发的思考 | 第87-88页 |
·低技术条件下的真实性问题 | 第88-89页 |
·建构研究对于我国建筑实践的意义 | 第89-92页 |
·重视物质建造的逻辑性 | 第89-91页 |
·重视技术化的建筑思维 | 第91-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8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图表目录 | 第100-105页 |
个人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