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农业产业化内涵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有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 第16-18页 |
·有关蔬菜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的框架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本文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页 |
·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2 有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基本问题 | 第22-33页 |
·有机蔬菜的概念与内涵 | 第22-27页 |
·有机蔬菜的概念 | 第22-23页 |
·有机蔬菜的主要栽培技术 | 第23-25页 |
·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与有机蔬菜的区别 | 第25-26页 |
·有机蔬菜的优点 | 第26-27页 |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认识 | 第27-30页 |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与内涵 | 第27页 |
·农业产业化在国内的兴起与发展 | 第27-29页 |
·农业产业化的本质 | 第29页 |
·农业产业化的经济绩效 | 第29-30页 |
·有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认识 | 第30-33页 |
·有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概念 | 第30-31页 |
·有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要素 | 第31页 |
·有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 | 第31-32页 |
·有机蔬菜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职能 | 第32-33页 |
3 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背景与发展现状 | 第33-42页 |
·肥城市地理资源及社会资源状况 | 第33-34页 |
·肥城市有机蔬菜发展的历程 | 第34-38页 |
·品种发展状况 | 第35页 |
·质量发展状况 | 第35-36页 |
·生产技术发展状况 | 第36-37页 |
·加工发展状况 | 第37页 |
·市场发展状况 | 第37-38页 |
·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 | 第38-42页 |
·总体规划完善,发展方向明确 | 第38-39页 |
·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经营模式多元化 | 第39-41页 |
·标准认证级别高,品牌建设效果明显 | 第41-42页 |
4 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调查分析 | 第42-50页 |
·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 | 第42-46页 |
·“公司+农户”模式 | 第42-44页 |
·“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 | 第44-46页 |
·两种模式的利益联接机制分析 | 第46-50页 |
·相对稳定的买断关系 | 第47页 |
·合同式利益联接 | 第47页 |
·合作式利益联接 | 第47-48页 |
·企业化利益联接 | 第48-49页 |
·股份式和股份合作式利益联接 | 第49-50页 |
5 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 第50-56页 |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 第50-51页 |
·行业自律意识弱,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 | 第51-52页 |
·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 第52-53页 |
·蔬菜生产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 第53-54页 |
·政府行为不规范,增加了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成本和风险 | 第54-56页 |
6 提高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56-64页 |
·强化领导,落实政策 | 第56-57页 |
·加快有机蔬菜产业的组织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水平 | 第57-60页 |
·发展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 第57-58页 |
·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其组织协调带动作用 | 第58-60页 |
·加快蔬菜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 第60-62页 |
·运用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提升有机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 | 第60-61页 |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高起点蔬菜营销网络平台 | 第61页 |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机制 | 第61-62页 |
·完善现有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加速制度创新 | 第62-63页 |
·努力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