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籽粒色素积累规律及其调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引言 | 第14-2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21页 |
·取样方法 | 第21-22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2-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66页 |
·玉米籽粒色素提取方法优化 | 第25-32页 |
·鲜干样不同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25页 |
·浸提剂不同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盐酸甲醇浓度不同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料液比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27页 |
·浸提次数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27-28页 |
·浸提温度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28-29页 |
·浸提时间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离心与过滤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30页 |
·离心时间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离心速度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31页 |
·离心温度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玉米籽粒花色苷稳定性研究 | 第32-49页 |
·测定光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32-34页 |
·温度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食盐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蔗糖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葡萄糖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维生素C 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柠檬酸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2页 |
·乙酸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页 |
·氧化剂(H_2O_2)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还原剂(Na_2SO_3)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防腐剂(苯甲酸钠)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金属离子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玉米籽粒色素积累规律 | 第49-54页 |
·玉米籽粒色素部位直观观察 | 第49-50页 |
·玉米籽粒花色苷含量吸收峰的测定 | 第50-51页 |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色素含量 | 第51-52页 |
·玉米籽粒色素积累规律 | 第52-53页 |
·玉米籽粒类黄酮的积累规律 | 第53页 |
·玉米籽粒总酚的积累规律 | 第53-54页 |
·玉米籽粒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积累规律 | 第54页 |
·遮光对玉米籽粒花色苷含量及相关物质的影响 | 第54-64页 |
·遮光对玉米籽粒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遮光对玉米籽粒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6页 |
·遮光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遮光对PAL 活性的影响以及与花色苷的相关性 | 第57-58页 |
·遮光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8页 |
·遮光对SOD 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遮光对CAT 活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遮光对POD 活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遮光对MDA 活性的影响 | 第61页 |
·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花色苷含量相关性 | 第61-62页 |
·遮光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遮光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与花色苷相关性分析 | 第64页 |
·异型花粉授粉对玉米花色苷的影响 | 第64-66页 |
4 讨论 | 第66-71页 |
·玉米籽粒花色苷提取方法优化 | 第66页 |
·玉米籽粒花色苷稳定性研究 | 第66-67页 |
·玉米籽粒花色苷积累规律 | 第67-68页 |
·遮光对玉米籽粒花色苷及相关物质的影响 | 第68-70页 |
·异型花粉授粉对玉米籽粒花色苷的影响 | 第70-71页 |
5 结论 | 第71-74页 |
·玉米籽粒花色苷提取方法优化 | 第71页 |
·玉米籽粒花色苷稳定性研究 | 第71页 |
·玉米籽粒花色苷积累规律 | 第71-72页 |
·遮光对玉米籽粒花色苷及相关物质的影响 | 第72页 |
·异型花粉授粉对玉米色素的影响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附录 | 第82-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