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从几组数据统计看日军的"不投降主义" | 第7-10页 |
1、令人咋舌的阵亡率 | 第7-8页 |
2、逆境中的"特攻"战死率和"玉碎"率 | 第8-9页 |
3、战败时的俘虏及投诚反正率 | 第9-10页 |
二、自戕的种类及方式 | 第10-20页 |
1、攻击性自戕 | 第10-18页 |
2、战败后自戕 | 第18-19页 |
3、自戕性防御计划 | 第19-20页 |
三、自戕的原因剖析 | 第20-30页 |
1、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 | 第21-22页 |
2、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 | 第22-24页 |
3、浓厚的靖国情结 | 第24页 |
4、宗教因素 | 第24-26页 |
5、历史文化因素 | 第26-29页 |
6、地理环境因素 | 第29-30页 |
四、自戕的特点及其沉思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