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的基本状况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的基本状况 | 第14-15页 |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7-18页 |
·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概述 | 第20-31页 |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意义 | 第20-21页 |
·教育成本的准确核算是建立合理补偿机制和分担机制的基础 | 第20页 |
·有利于高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第20-21页 |
·准确反映教育资源消耗,提高会计信息价值 | 第21页 |
·高校教育成本内涵的界定 | 第21-26页 |
·对教育成本的认识 | 第21-22页 |
·对高校教育成本的认识 | 第22-24页 |
·高校教育成本的特点 | 第24-25页 |
·高校教育成本的概念 | 第25-26页 |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 第26-31页 |
·高等学校非营利组织性质对成本核算的制约 | 第26-27页 |
·会计制度和环境对成本核算的制约 | 第27-28页 |
·计量理论和技术对成本核算的制约 | 第28-30页 |
·核算对象的特殊性对成本核算的制约 | 第30-31页 |
第3章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理论前提 | 第31-37页 |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前提 | 第31-33页 |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 第31-32页 |
·会计主体的确定 | 第32页 |
·会计期间的确定 | 第32-33页 |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一般原则 | 第33-37页 |
·权责发生制原则 | 第33-34页 |
·配比性原则 | 第34页 |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 第34-35页 |
·核算、计算分开进行的原则 | 第35页 |
·核算与管理相配合原则 | 第35-36页 |
·渐进性原则 | 第36-37页 |
第4章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科目设计 | 第37-48页 |
·教育成本项目的设置 | 第37-38页 |
·教育成本科目的设置 | 第38-48页 |
·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需增设的会计科目 | 第38-43页 |
·进行科研和其他业务核算需增设的会计科目 | 第43-44页 |
·需取消的会计科目 | 第44-48页 |
第5章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程序及具体方法 | 第48-70页 |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程序 | 第48-50页 |
·教学成本的归集 | 第50-51页 |
·学生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 第51-52页 |
·院系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 第52-58页 |
·院系费用的归集 | 第52-54页 |
·分配系数表 | 第54-57页 |
·分配院系费用 | 第57-58页 |
·公用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 第58-59页 |
·需说明的情况 | 第59-65页 |
·待摊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 第59-60页 |
·预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 第60页 |
·固定资产折旧的归集和分配 | 第60-65页 |
·教育成本类账户结转 | 第65-66页 |
·教育成本报表 | 第66-70页 |
第6章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拟案例分析 | 第70-89页 |
·收集相关资料 | 第70-75页 |
·记录、归集、分配费用 | 第75-88页 |
·归集、分配折旧费 | 第75-77页 |
·归集、分配教学成本 | 第77-78页 |
·归集、分配学生费用 | 第78-79页 |
·归集、分配院系费用 | 第79-83页 |
·归集、分配公用费用 | 第83-84页 |
·结转成本 | 第84页 |
·编制教育成本报表 | 第84-88页 |
·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录A | 第94-95页 |
附录B | 第95-97页 |
附录C | 第97-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