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7页 |
|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 | 第14-22页 |
| ·骨架中不含羰基的β-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 | 第14-17页 |
| ·骨架中含羰基的β-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 | 第17页 |
| ·以β-二氢沉香呋喃为母体骨架的大环生物碱 | 第17-22页 |
|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22-31页 |
| ·杀虫杀菌活性 | 第23-25页 |
| ·细胞毒性和抗癌活性 | 第25-28页 |
| ·抗病毒活性 | 第28-30页 |
| ·免疫活性 | 第30-31页 |
| ·多药抗性(MDR)修复活性 | 第31页 |
|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31-34页 |
| ·生物合成途径 | 第31页 |
| ·化学合成途径 | 第31-34页 |
| ·论文设计思路 | 第34-37页 |
| ·选题背景 | 第34-35页 |
|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35页 |
| ·技术路线 | 第35-37页 |
| 第二章 苦皮藤根皮石油醚提取物非极性部分的GC/MS 分析及生物活性测定 | 第37-47页 |
| ·材料 | 第37-38页 |
| ·仪器 | 第37页 |
| ·试剂 | 第37页 |
| ·材料 | 第37-38页 |
| ·方法 | 第38-40页 |
| ·苦皮藤根皮石油醚提取物非极性部分的分离及GC/MS 分析 | 第38页 |
| ·生物活性测定 | 第38-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 ·苦皮藤根皮石油醚提取物非极性部分GC/MS 分析 | 第40-42页 |
| ·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 第42-46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 第47-71页 |
| ·材料 | 第47-48页 |
| ·供试材料 | 第47页 |
| ·试剂 | 第47页 |
| ·仪器 | 第47-48页 |
| ·方法 | 第48-49页 |
| ·有效成分的分离 | 第48页 |
| ·结构鉴定 | 第48-4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9-70页 |
| ·有效成分的分离 | 第49页 |
| ·结构鉴定 | 第49-70页 |
| ·讨论 | 第70-71页 |
| 第四章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杀虫活性研究 | 第71-77页 |
| ·材料 | 第71-72页 |
| ·供试试虫 | 第71页 |
| ·供试化合物 | 第71-72页 |
| ·方法 | 第72-73页 |
|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对白纹伊蚊的杀虫活性测定 | 第72页 |
|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对粘虫的中毒症状 | 第72-73页 |
|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对粘虫KD50 值的测定 | 第73页 |
| ·结果 | 第73-76页 |
|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对白纹伊蚊的杀虫活性 | 第73-75页 |
|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对粘虫的中毒症状 | 第75页 |
|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对粘虫的KD50 值 | 第75-76页 |
| ·讨论 | 第76-77页 |
| ·关于蚊子幼虫的杀虫活性 | 第76页 |
| ·关于粘虫的中毒症状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昆虫细胞毒研究 | 第77-84页 |
| ·材料 | 第77-78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77-78页 |
| ·材料 | 第78页 |
| ·方法 | 第78-80页 |
| ·细胞培养 | 第78-79页 |
| ·RPMI-1640 细胞培养液的配制 | 第79页 |
| ·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79页 |
| ·细胞增殖抑制率的测定 | 第79-80页 |
| ·结果处理 | 第80页 |
| ·结果 | 第80-83页 |
| ·肿瘤细胞毒性测定结果 | 第80-82页 |
| ·昆虫细胞毒性测定结果 | 第82-83页 |
| ·讨论 | 第83-84页 |
| ·关于抗肿瘤活性 | 第83页 |
| ·关于昆虫细胞毒性 | 第83-84页 |
| 第六章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3D-QSAR 研究 | 第84-91页 |
| ·材料 | 第84-85页 |
| ·供试化合物 | 第84-85页 |
| ·仪器 | 第85页 |
| ·方法 | 第85-87页 |
| ·化合物构象的建立 | 第85页 |
| ·分子叠合 | 第85-86页 |
| ·计算方法 | 第86-8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7-89页 |
| ·CoMSIA 分析结果 | 第87-88页 |
| ·CoMSIA 等势图 | 第88页 |
| ·取代基对活性的影响 | 第88-89页 |
| ·讨论 | 第89-91页 |
| 第七章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 第91-104页 |
| ·材料 | 第91页 |
| ·仪器及试剂 | 第91页 |
| ·供试样品 | 第91页 |
| ·方法 | 第9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1-103页 |
|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一级质谱研究 | 第91-92页 |
|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 | 第92-97页 |
| ·采用电喷雾多级质谱鉴别β-二氢沉香呋喃异构体 | 第97-103页 |
| ·讨论 | 第103-104页 |
| 第八章 利用LC-MS 初步建立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数据库 | 第104-121页 |
| ·材料 | 第104-105页 |
| ·仪器及试剂 | 第104-105页 |
| ·供试样品 | 第105页 |
| ·方法 | 第105-106页 |
| ·样品制备 | 第105页 |
| ·液质联用分析 | 第105-106页 |
| ·结果 | 第106-119页 |
| ·苦皮藤化合物库的建立 | 第106-108页 |
| ·利用LC-MS 分析两种不同来源苦皮藤根皮的化学成分 | 第108-119页 |
| ·讨论 | 第119-121页 |
| 第九章 全文总结 | 第121-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32页 |
| 附图 | 第132-168页 |
| 致谢 | 第168-169页 |
| 个人简历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