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

苦荞麦麸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5页
   ·苦荞研究第12-20页
     ·苦荞的资源分布第12页
     ·苦荞的营养及功能特性第12-20页
   ·脂类化合物研究第20-28页
     ·脂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第20-26页
     ·脂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第26-28页
   ·微胶囊技术研究第28-31页
     ·微胶囊技术简介第28页
     ·微胶囊技术的作用第28页
     ·微胶囊制备方法第28-31页
   ·分子包合技术研究第31-33页
     ·分子包合基本原理及特点第31-32页
     ·β-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应用第32-33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二章 苦荞麦麸油溶剂提取工艺研究第35-44页
   ·试验材料第35页
     ·苦荞麦麸第35页
     ·主要试剂第35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5页
   ·试验方法第35-36页
     ·原料TBBO 平均含量测定第35页
     ·单因素试验第35-36页
     ·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第36页
     ·TBBO 提取率的测定第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2页
     ·TBBO 平均含量测定结果第36页
     ·单因素试验结果第36-38页
     ·试验分析及回归模型的建立第38-40页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第40-42页
     ·工艺条件的优化及回归模型的验证第42页
   ·讨论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苦荞麦麸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研究第44-53页
   ·试验材料第44页
     ·苦荞麦麸第44页
     ·主要试剂第4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4页
   ·试验方法第44-45页
     ·超临界CO_2 萃取TBBO第44页
     ·超临界CO_2 萃取TBBO 单因素试验第44-45页
     ·超临界CO_2 萃取TBBO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第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超临界CO_2 萃取TBBO 单因素试验第45-47页
     ·超临界CO_2 萃取TBBO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第47-49页
     ·因子主次分析第49页
     ·数学模型的应用分析第49-51页
     ·最佳工艺参数优化及验证结果第51页
   ·讨论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苦荞麦麸油脂肪酸成分分析第53-57页
   ·试验材料第53页
     ·苦荞麦麸油第53页
     ·主要试剂第53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53页
   ·试验方法第53页
     ·脂肪酸成分分析第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5页
     ·TBBO 脂肪酸成分分析第53-55页
   ·讨论第55-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苦荞麦麸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第57-67页
   ·试验材料第57-58页
     ·苦荞麦麸油第57页
     ·主要试剂第57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57-58页
   ·试验方法第58-60页
     ·包合物制备方法的选择第58页
     ·包合物含油率、油利用率测定第58页
     ·胶体磨法制备包合物的单因素试验第58-59页
     ·胶体磨法制备包合物的响应曲面法试验第59页
     ·包合物物相鉴别第59页
     ·包合物结构的电镜观察第59页
     ·包合物抗氧化稳定性测定第59-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66页
     ·包合方法的选择第60页
     ·胶体磨法制备包合物的单因素试验第60-61页
     ·胶体磨法制备包合物响应曲面法试验第61-63页
     ·工艺条件的优化第63页
     ·包合物物相鉴别第63-64页
     ·包合物显微结构观察第64-65页
     ·包合物抗氧化稳定性研究第65-66页
   ·讨论第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67-70页
   ·讨论第67-68页
   ·结论第68页
   ·问题与展望第68-69页
   ·本文创新点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致谢第78-79页
作者简介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快速制备工艺优化
下一篇:N-苄基吲哚-3-草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