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

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快速制备工艺优化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5-37页
   ·绿原酸类的结构和性质第15-19页
   ·绿原酸分析检测技术第19-26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UV)第19-20页
     ·薄层扫描法第20-22页
     ·流动注射不可逆双安培法第22页
     ·电化学方法和催化动力学方法第22页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第22-23页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第23页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3-25页
     ·固相萃取一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SPE—MHPLC)第25页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第25-26页
     ·仿生传感器测定法第26页
   ·绿原酸的提取、分离及纯化方法第26-31页
     ·绿原酸的提取方法第26-29页
       ·热回流法第27页
       ·超声促提法第27-28页
       ·微波辅助萃取法第28页
       ·酶促提取法第28页
       ·有夹带剂的超临界提取法第28-29页
     ·绿原酸的精制方法第29页
       ·正丁醇法第29页
       ·絮凝法第29页
       ·乙酸乙酯法第29页
       ·β-环糊精共沉淀法第29页
     ·绿原酸的分离纯化方法第29-31页
       ·大孔树脂法第29-30页
       ·柱层析法第30页
       ·超滤法第30页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第30页
       ·SSDM,MSPD 和SLE 方法第30-31页
       ·逆流色谱法和PH 逆流色谱法第31页
   ·绿原酸的资源化学研究第31-36页
     ·忍冬第31-33页
     ·杜仲第33-34页
     ·咖啡第34页
     ·其他资源第34-36页
   ·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第36-37页
第2章 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同时提取工艺研究第37-51页
   ·前言第37页
   ·材料与方法第37-43页
     ·材料第37页
     ·仪器与试剂第37-38页
     ·提取实验设计第38-39页
       ·提取方法筛选比较第38页
       ·单因素实验第38页
       ·浸提法正交实验设计和优化筛选第38-39页
     ·检测指标与方法第39-43页
       ·纸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第39-41页
       ·HPLC 法第41-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9页
     ·单因素变化对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二者得率的影响第43-46页
       ·乙醇浓度第43-44页
       ·不同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第44页
       ·不同PH 值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第44-45页
       ·不同浸提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第45-46页
       ·不同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第46页
     ·正交实验设计和优化筛选第46-48页
     ·PH 值和浸提温度因子筛选实验第48-49页
   ·讨论与小结第49-51页
     ·提取绿原酸的主要方法第49-50页
     ·影响醇提法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得率的主要因素第50-51页
第3章 大孔树脂同步分离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工艺研究第51-60页
   ·前言第51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4页
     ·材料第51页
     ·仪器与试剂第51-52页
     ·实验设计第52-54页
       ·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再生第52页
       ·上柱液的制备第52页
       ·大孔吸附树脂筛选第52-53页
       ·树脂动态吸附单因素实验第53页
       ·树脂动态吸附正交实验第53-54页
       ·树脂动态解吸实验第54页
     ·测定指标第54页
   ·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和解吸筛选第54-55页
     ·上样浓度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第55页
     ·上样液PH 值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第55-56页
     ·上样速度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第56页
     ·三因素正交实验吸附效果第56-57页
     ·树脂动态解吸第57-58页
   ·讨论与小结第58-60页
     ·大孔树脂对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吸附影响因素第58-59页
     ·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解吸规律第59-60页
第4章 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标准品制备第60-69页
   ·前言第60页
   ·材料与方法第60-62页
     ·材料第60页
     ·仪器与试剂第60页
     ·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标准品的粗分离制备第60-61页
     ·绿原酸标准品纯化制备方法研究第61页
     ·木犀草苷标准品纯化制备方法研究第61页
     ·木犀草苷、绿原酸的含量和纯度检测第61-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65页
     ·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定性检测第62-64页
       ·绿原酸薄层检测结果第62-63页
       ·木犀草苷薄层检测结果第63页
       ·绿原酸理化性质检测第63页
       ·木犀草苷理化性质检测第63-64页
       ·波谱鉴定第64页
     ·木犀草苷和绿原酸的定量检测第64-65页
       ·绿原酸检测第64-65页
       ·木犀草苷检测第65页
   ·讨论与小结第65-69页
     ·绿原酸的纯化方法第65页
     ·木犀草苷的纯化方法第65-69页
第5章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氢吡啶-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苦荞麦麸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