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言 | 第8-9页 |
一、雇主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雇佣关系 | 第9-18页 |
(一) 雇佣关系含义 | 第9页 |
(二) 雇佣关系的法律特征 | 第9-10页 |
1. 雇佣是一种以服劳务为合同标的契约关系 | 第9-10页 |
2. 雇佣是一种双务、有偿的契约关系 | 第10页 |
3. 雇佣是诺成、不要式的契约关系 | 第10页 |
4. 雇佣是一种继续性的契约关系 | 第10页 |
5. 雇佣关系是带有一定人身属性的契约关系 | 第10页 |
(三) 雇佣关系的界定标准 | 第10-13页 |
1. 审查有无雇佣合同 | 第11页 |
2. 考察雇员是否获得报酬 | 第11-12页 |
3. 考察是否是以服劳务为内容 | 第12页 |
4. 考察用工主体 | 第12-13页 |
5. 考察雇员是否受雇主的指示和监督 | 第13页 |
(四) 雇佣关系与相关法律关系区分 | 第13-18页 |
1. 雇佣合同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的区分 | 第13-15页 |
2. 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的区别 | 第15-18页 |
二、雇主承担民事责任的归则原则 | 第18-21页 |
(一) 雇主对雇员侵权行为承担替代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8-19页 |
1. 无过错责任原则 | 第18页 |
2. 过错推定原则 | 第18-19页 |
3. 过错推定原则与衡平责任相结合的原则 | 第19页 |
(二) 各国及地区归责原则的比较与评析 | 第19-20页 |
(三) 我国关于雇主承担替代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20-21页 |
三、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21-26页 |
(一) 雇员致害赔偿责任的构成条件 | 第21-24页 |
1. 雇员的行为须构成侵权行为 | 第21-22页 |
2. 受害者须为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 | 第22页 |
3. 须是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过程中,因执行职务致第三人损害 | 第22-24页 |
(二) 雇主的求偿权 | 第24-26页 |
1. 国外关于雇主求偿权的立法例 | 第24页 |
2. 我国关于雇主求偿权的规定 | 第24-26页 |
四、构建我国雇主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 第26-29页 |
(一) 完善侵权行为法体系 | 第26-27页 |
1. 以立法形式确定雇主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 第26页 |
2. 统一人身损害赔偿的项目和赔偿标准,维护法律的统一性,树立法律至高权威 | 第26-27页 |
(二) 建立完善的责任保险制度体系,将侵权行为法与社会保障法衔接和配套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