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理论、背景和法制概况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分类 | 第14页 |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和途径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公民知情权理论 | 第15-16页 |
二、公民参与的理论 | 第16-17页 |
三、公共信息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开发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背景 | 第18-20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基础 | 第18页 |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背景 | 第18-19页 |
三、SARS 疫情的教训 | 第19-20页 |
第四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 | 第20-22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法律的立法过程 | 第20页 |
二、政府信息公开法律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长宁区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 | 第22-34页 |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 | 第22-26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分类 | 第22-23页 |
二、政府主动公开信息的内容 | 第23-25页 |
三、公民申请公开信息的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和途径 | 第26-30页 |
一、政府公开信息的程序 | 第26页 |
二、政府公开信息的途径 | 第26-27页 |
三、公民申请公开信息的程序 | 第27-29页 |
四、公民申请公开信息的途径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体制 | 第30-32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制度 | 第30-31页 |
二、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的职能 | 第31页 |
三、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的运作方式 | 第31-32页 |
第四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社会影响 | 第32-34页 |
一、提升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 | 第32页 |
二、提供公民监督政府的渠道 | 第32页 |
三、促进政府深化自身改革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长宁区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主要问题 | 第34-40页 |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 第34-36页 |
一、该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公开 | 第34-35页 |
二、该公开的政府信息选择性公开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 | 第36-38页 |
一、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复杂 | 第36-37页 |
二、政府在公民申请信息公开环节设置障碍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 | 第38-40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单一 | 第38-39页 |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不能覆盖所有社会公众 | 第39-40页 |
第五章 长宁区政府信息公开现有问题的成因 | 第40-48页 |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不完善 | 第40-42页 |
一、立法层级不高 | 第40-41页 |
二、法律缺乏操作性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42-43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组织松散 | 第42页 |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各环节管理主体之间缺乏协调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管理手段存在缺陷 | 第43-45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整体监督管理缺失 | 第43-44页 |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选择超前于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 | 第44-45页 |
第四节 政府与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的意识薄弱 | 第45-48页 |
一、政府和公务员公开政府信息的意识薄弱 | 第45-47页 |
二、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识有偏差 | 第47-48页 |
第六章 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与建议 | 第48-57页 |
第一节 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 | 第48-49页 |
一、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体制 | 第49-51页 |
一、建立多部门协同的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体制 | 第49-50页 |
二、建立多部门协调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审核程序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改革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手段 | 第51-54页 |
一、改造政府信息申请的流程 | 第51-53页 |
二、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 | 第53-54页 |
第四节 转变政府与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观念 | 第54-57页 |
一、开展信息公开培训 | 第54页 |
二、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 第54-55页 |
三、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 第5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