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既判力基本原理概述 | 第10-12页 |
第一节 既判力的概念 | 第10页 |
第二节 既判力的作用与价值 | 第10-12页 |
一、既判力的作用 | 第10-11页 |
二、既判力理论的价值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基本原理 | 第12-15页 |
第一节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属性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功能价值 | 第13-15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与既判力理论的冲突与衡平 | 第15-17页 |
第一节 我国民事再审机制与既判力原则的矛盾 | 第15-16页 |
一、既判力理论与“有错必纠”的再审理念的冲突 | 第15页 |
二、启动再审主体的多元化与既判力作用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冲突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既判力原理与民事再审机制的衡平 | 第16-17页 |
第四章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现状及主要弊端 | 第17-23页 |
第一节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现状 | 第17页 |
第二节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现存的主要弊端 | 第17-23页 |
一、再审启动主体多元化,凸显职权色彩 | 第18-20页 |
二、当事人申请再审程序的保障弱化 | 第20页 |
三、再审理由过于原则难以适用,设置不科学 | 第20-21页 |
四、再审程序规定过于简略,难以施行 | 第21-23页 |
第五章 从既判力角度解读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完善 | 第23-30页 |
第一节 以“确信真实,依法纠错”为指导思想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废除法院依职权发动再审的程序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弱化、限制人民检察院的民事再审抗诉权 | 第25-27页 |
第四节 构建民事再审之诉 | 第27-29页 |
第五节 改革民事再审程序的再审事由 | 第29-30页 |
结束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6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