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平等的必要性 | 第10-13页 |
第一章 西方平等思想的发展脉络 | 第13-40页 |
第一节 古代西方平等思想 | 第13-16页 |
一、自然理性的哲学基础 | 第13-14页 |
二、现实层面的初步涉及 | 第14页 |
三、相对平等的思想 | 第14-16页 |
第二节 近代西方平等思想 | 第16-28页 |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平等思想 | 第16-19页 |
二、启蒙运动时期的平等思想 | 第19-25页 |
三、近代后期的平等思想 | 第25-28页 |
第三节 现代西方的平等思想 | 第28-38页 |
一、平等与自由的价值冲突之一——罗尔斯、诺齐克的论战 | 第29-34页 |
二、平等与自由的价值冲突之二——平等与自由关系的反思 | 第34-36页 |
三、平等与自由的调和 | 第36-38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平等思想的成果及局限 | 第40-55页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平等思想的成果及局限 | 第40-50页 |
一、古代平等思想的成果 | 第40-45页 |
二、古代平等思想的局限 | 第45-50页 |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平等思想的发展 | 第50-55页 |
一、更完善的人性论 | 第50-51页 |
二、更坚定的批判性 | 第51-52页 |
三、更明确的现实主张 | 第52-55页 |
第三章 现阶段中国平等观的分析与改进 | 第55-71页 |
第一节 中国现阶段平等观的问题及原因 | 第55-61页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55-60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60-61页 |
第二节 中国现阶段建构新平等观的时代条件 | 第61-64页 |
一、传统平等思想的社会根源 | 第61-62页 |
二、构建新型平等观的时代条件 | 第62-64页 |
第三节 中国社会平等观的发展方向 | 第64-71页 |
一、以人的自然理性为哲学基础,树立科学的平等观 | 第64-66页 |
二、完善以税收手段为主的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 | 第66-67页 |
三、拒绝过分保护 | 第67-68页 |
四、在宪法层面建立平等权规范体系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后记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