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CISG下违约制度之概述 | 第11-22页 |
第一节 CISG的制定及其违约制度的特点 | 第11-15页 |
一、CISG的制定及其在我国的地位 | 第11-12页 |
二、CISG下违约制度的重要性及其设计的主要特点 | 第12-15页 |
第二节 CISG下违约形态的划分及相关定义 | 第15-19页 |
一、CISG下预期违约制度的概念与相关规定 | 第15-17页 |
二、CISG下根本违约制度的概念与相关规定 | 第17-19页 |
第三节 CISG下预期违约向实质根本违约转化的含义及其研究的价值 | 第19-22页 |
一、CISG下预期违约向实质根本违约转化的含义 | 第19-21页 |
二、对转化规则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分析 | 第21-22页 |
第二章 CISG关于预期违约向根本违约转化之主要规则 | 第22-34页 |
第一节 CISG下预期违约向实质根本违约转化的路径 | 第22-28页 |
一、CISG下预期违约的情形 | 第22-25页 |
二、预期违约向实质根本违约的转化路径 | 第25-28页 |
第二节 CISG下预期违约向实质根本违约转化的条件分析 | 第28-31页 |
第三节 CISG下预期违约向实质根本违约转化的后果 | 第31-34页 |
一、CISG下各违约形态的救济方法 | 第31-33页 |
二、预期违约向实质根本违约的转化对法律救济方法的影响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预期违约向实质根本违约转化制度之横向比较与评析 | 第34-50页 |
第一节 主要英美法系国家违约形态的分类与转化 | 第35-42页 |
一、英国法关于违约形态的分类与转化的规则 | 第35-39页 |
二、美国法关于违约形态的分类与转化的规则 | 第39-42页 |
第二节 主要大陆法系国家违约形态的分类与转化 | 第42-45页 |
一、德国法违约形态的划分特点 | 第42-43页 |
二、德国法对CISG下预期违约向实质根本违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第三节 相关国际性法律文件违约形态的分类与转化 | 第45-49页 |
一、《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缘起及其与CISG的关系 | 第45-46页 |
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违约形态的划分特点 | 第46-47页 |
三、《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在违约形态转化中的可取之处 | 第47-49页 |
第四节 综合评析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关于参照CISG完善我国《合同法》违约制度的思考与设想 | 第50-58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合同法违约制度的现状 | 第50-54页 |
一、我国《合同法》对于违约形态的划分 | 第50-51页 |
二、我国《合同法》下违约制度的特点 | 第51-54页 |
第二节 参照CISG完善我国违约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54-58页 |
一、我国《合同法》下违约制度的不足 | 第54-56页 |
二、完善中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具体构想 | 第56-58页 |
结束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