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居住权制度概述 | 第11-17页 |
第一节 居住权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一、主要大陆法系国家居住权的概念 | 第11页 |
二、我国学界关于居住权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三、本文对居住权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居住权的法律性质 | 第13-14页 |
一、居住权属于物权 | 第13页 |
二、居住权属于用益物权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居住权与相关制度的比较 | 第14-17页 |
一、居住权与租赁权的比较 | 第14-15页 |
二、居住权与借用权的比较 | 第15页 |
三、居住权与典权的比较 | 第15-16页 |
四、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罗马法及其他国家(地区)关于居住权的规定与分析 | 第17-25页 |
第一节 罗马法设立的居住权制度及其原因探究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居住权的继承、发展与演变及其原因探究 | 第18-23页 |
一、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关于居住权制度的继受与发展及其原因探究 | 第18-21页 |
二、英美法的相关制度及其原因探究 | 第21-22页 |
三、东亚各国(地区)对居住权继受的中断及其原因探究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居住权流变历程的启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是否应该进行居住权立法 | 第25-39页 |
第一节 支持居住权立法的主要理由及评析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反对居住权立法的主要理由及评析 | 第27-31页 |
第三节 对我国居住权立法的理性思考 | 第31-36页 |
一、居住权制度能否被现有制度代替 | 第31-33页 |
二、居住权是否具有引进的价值和生命力 | 第33-34页 |
三、居住权制度能否顺应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四、我国是否具有居住权制度立法的理论基础 | 第35页 |
五、我国是否具有居住权制度立法的实践基础 | 第35-36页 |
第四节 物权法颁布后有关居住权的新案例及其解决途径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我国居住权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9-45页 |
第一节 我国居住权制度立法体例的选择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我国物权法草案中的居住权制度及其评析 | 第40-45页 |
一、回顾我国物权法草案中的居住权制度 | 第40-41页 |
二、关于我国物权法草案中居住权制度的评析 | 第41-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