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5页 |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3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3-15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2章 供配电系统的系统设计 | 第15-29页 |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依据及总体要求 | 第15-17页 |
·设计依据 | 第15-16页 |
·设计范围 | 第16页 |
·设计规模 | 第16-17页 |
·设计方案套用典设模块说明 | 第17-18页 |
·方案Ⅰ | 第17页 |
·方案Ⅱ | 第17-18页 |
·供配电系统的系统设计 | 第18-28页 |
·系统一次 | 第18页 |
·系统继电保护 | 第18-20页 |
·配置原则 | 第18页 |
·配置及选型方案 | 第18-20页 |
·系统远动 | 第20-21页 |
·系统调度现状 | 第20页 |
·传输方式与远动规约 | 第20页 |
·远动功能实现 | 第20-21页 |
·系统通信 | 第21-28页 |
·设计依据 | 第21页 |
·通信现状 | 第21-25页 |
·继电保护通道组织 | 第25页 |
·调度通道组织 | 第25-26页 |
·设备选择与配置 | 第26-27页 |
·通信电源 | 第27页 |
·网管系统 | 第27页 |
·光缆线路 | 第27页 |
·进所光缆相应设计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计 | 第29-45页 |
·电气设计概述 | 第29页 |
·电气主结线设计 | 第29-30页 |
·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择 | 第30-38页 |
·短路电流计算 | 第30-31页 |
·主要设备选择 | 第31-38页 |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型式 | 第38-39页 |
·方案Ⅰ | 第38页 |
·方案Ⅱ | 第38-39页 |
·推荐方案 | 第39页 |
·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 第39-40页 |
·二次设备的布置 | 第39页 |
·计量、测量 | 第39-40页 |
·变电站主控楼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 第40-44页 |
·变电站主控楼供配电系统的电气主接线设计 | 第40-41页 |
·变电站主控楼供配电系统控制回路的设计 | 第41-43页 |
·控制回路的动作过程 | 第43-44页 |
·硬件选型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供配电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 第45-63页 |
·供配电计算机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 第45-48页 |
·监控系统的系统设计 | 第45-46页 |
·控制范围及控制方式 | 第46页 |
·操作方式 | 第46页 |
·供配电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第46-47页 |
·供配电监控系统的参数采集 | 第47页 |
·系统接口设计 | 第47-48页 |
·主要继电保护设备原理设计 | 第48-60页 |
·主变压器继电保护原理设计 | 第48-54页 |
·220kV线路继电保护原理设计 | 第54-60页 |
·保护程序整体结构 | 第54-55页 |
·220kV线路继电保护的主要元件 | 第55-56页 |
·220kV线路继电保护的主要保护功能 | 第56-60页 |
·交流所用电系统 | 第60-61页 |
·主控楼供配电系统 | 第61页 |
·主控楼动力电源系统 | 第61页 |
·主控楼照明电源系统 | 第61页 |
·主要照明方式 | 第61页 |
·火灾报警 | 第61页 |
·图像监视安全及警卫系统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供配电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3-92页 |
·Beckhoff系列PLC的介绍 | 第63-66页 |
·总线端子控制器 | 第63-64页 |
·PLC I/O端口 | 第64-65页 |
·PLC的I/O分配 | 第65-66页 |
·PLC软件设计 | 第66-74页 |
·PLC的控制流程 | 第66-67页 |
·PLC程序编制 | 第67-72页 |
·把程序下载到PLC中 | 第72-74页 |
·控制系统组态软件简介 | 第74-75页 |
·组态软件MCGS的整体结构 | 第74页 |
·组态软件MCGS的组成 | 第74-75页 |
·组态软件MCGS的应用 | 第75页 |
·控制系统组态软件设计 | 第75-86页 |
·设计系统组态界面的一般步骤 | 第75-81页 |
·供配电监控画面 | 第81-86页 |
·MCGS与TwinCAT PLC通过OPC技术的连接 | 第86-91页 |
·运行系统 | 第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