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的造型与惯例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5-7页 |
第二章 导论 | 第7-21页 |
一. 中前艺术的线条造型特 | 第7-12页 |
二. 中西线条造型艺术的区别 | 第12-20页 |
注释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影响传统人物画造型的元素 | 第21-53页 |
一. 写意与工笔的不同造型特征 | 第22-27页 |
1. 造型的符号化与笔墨的畅情 | 第22-25页 |
2. 严谨的造型和准确的形体空间 | 第25-27页 |
二. 气韵生动与以神写形的分析 | 第27-32页 |
1. 气韵生动的含义与演变 | 第27-28页 |
2. 气韵与形似的标准 | 第28-30页 |
3. 以神写形的实现方法 | 第30-32页 |
三. 骨法用笔 | 第32-34页 |
1. 骨法用笔的释义 | 第32-33页 |
2. 书法对骨法用笔的影响 | 第33-34页 |
四. 构图的形式惯例 | 第34-52页 |
1. 《八十七神仙卷》聚散的美感 | 第35-39页 |
三 角形的组合结构 | 第36-39页 |
疏密有致的聚散组合 | 第39页 |
2. 《牧马图》虚实相生的构图美感 | 第39-48页 |
圆形的构图结构 | 第41页 |
虚实与留白 | 第41-48页 |
3. 《杨竹西小像卷》简约的构图 | 第48-52页 |
注释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唐朝人物画的笔法惯例与造型 | 第53-98页 |
一. 《八十七神仙卷》与《毗卢寺壁画》 | 第53-62页 |
1. 《八十七神仙卷》的造型与笔法表现 | 第53-56页 |
2. 《毗卢寺壁画》壁画的造型与笔法表现 | 第56-62页 |
二. 韩斡与《牧马图》 | 第62-84页 |
1. "斡惟画肉不画骨"的写实造型特征 | 第62-68页 |
2. 《牧马图》的造型 | 第68-84页 |
表现形体空间的用笔特征 | 第68-73页 |
表现形体结构的用笔特征 | 第73-80页 |
表现形体的用墨特征 | 第80-84页 |
三. 孙位与《高逸图》 | 第84-97页 |
1. 逸品与孙位 | 第84-85页 |
2. "竹林七贤"与《高逸图》 | 第85-89页 |
3. 《高逸图》里的造型特征 | 第89-97页 |
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构图与用笔 | 第89-97页 |
注释 | 第97-98页 |
第五章 肖像写真与写真口诀 | 第98-108页 |
一. 王绎与《写像秘诀》 | 第99-102页 |
二. 《杨竹西小像卷》的写真画造型特征 | 第102-107页 |
注释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