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第一节 缘起与目的 | 第6-8页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第8-11页 |
第三节 研究架耩 | 第11-15页 |
第二章 元末明初的苏州文化埸域 #10—至正~洪武中期(约1350~1385年) | 第15-52页 |
第一节 北郭文人的文化氛圍 | 第18-22页 |
第二节 美術史大师的排名定位 | 第22-25页 |
第三节 董源面貌的历史建构 | 第25-29页 |
第四节 董源傅派的历史建构 | 第29-35页 |
第五节 米氏雲山舆高克恭的影响力 | 第35-41页 |
第六节 董源、巨然画风在元代的復兴 | 第41-47页 |
第七节 董巨风格之外 | 第47-52页 |
第三章 明代前期(1385~1474)的苏州文化埸域 | 第52-93页 |
第一节 趙原形象燮遷的历史意羲 | 第55-59页 |
第二节 泛学跨代诸家的风氣 | 第59-71页 |
第三节 专门师法元人者 | 第71-79页 |
第四节 专门师法宋人者 | 第79-83页 |
第五节 设色画、竹石舆花鸟 | 第83-90页 |
第六节 师法董巨之风 | 第90-93页 |
第四章 绘画舆沈周的社会世界(一) | 第93-131页 |
第一节 沈周的赠礼画(一)—儀式性埸合中的赠礼画 | 第98-120页 |
(一) 祈祝生子 | 第100-101页 |
(二) 祝壽 | 第101-108页 |
(三) 登科之贺 | 第108-109页 |
(四) 送行 | 第109-114页 |
(五) 新堂落成之贺 | 第114-118页 |
(六) 悼亡舆哀思 | 第118-120页 |
第二节 沈周的赠礼画(二)—非儀式性埸合中的赠礼画 | 第120-131页 |
(一) 诗画酬酢 | 第121-125页 |
(二) 回报赠礼 | 第125-127页 |
(三) 答谢协助 | 第127-131页 |
第五章 绘画舆沈周的社会世界(二) | 第131-172页 |
第一节 文人求画的风氣 | 第131-142页 |
第二节 会晤与雅集 | 第142-158页 |
第三节 旅遊舆文人社会交往 | 第158-172页 |
第六章 绘画舆沈周的生命哲思 | 第172-212页 |
第一节 沈周的生命图像 | 第173-188页 |
第二节 寄情於画的生活遊戲 | 第188-196页 |
第三节 纪实、虚构与解闷 | 第196-203页 |
第四节 移家之想 | 第203-212页 |
结论 | 第212-214页 |
图版目錄 | 第214-217页 |
图版附錄 | 第217-238页 |
参考文献 | 第238-2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