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序论 | 第10-2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2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一) 有关社会公正的理论 | 第12-22页 |
(二) 有关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理论 | 第22-24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24-26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三) 研究框架 | 第25页 |
(四) 重点、难点、创新点与不足 | 第25-26页 |
第一章 社会公正及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基本理论 | 第26-47页 |
一、社会公正基本理论 | 第26-33页 |
(一) 公正的概念 | 第27-29页 |
(二) 社会公正的涵义 | 第29-30页 |
(三) 社会公正适用的对象 | 第30-31页 |
(四) 社会公正的特征 | 第31-33页 |
二、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基本理论 | 第33-40页 |
(一) 农民工的界定 | 第33-35页 |
(二) 农民工的阶级属性 | 第35-37页 |
(三) 农民工阶层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37-40页 |
三、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概念、理论依据及意义 | 第40-47页 |
(一)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概念 | 第40-41页 |
(二)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理论依据 | 第41-45页 |
(三)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意义 | 第45-47页 |
第二章 社会公正视角下农民工权益的缺失 | 第47-58页 |
一、人身权方面 | 第47-50页 |
(一) 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 第48页 |
(二) 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 | 第48-49页 |
(三) 人身自由被限制 | 第49-50页 |
二、劳动方面的权利 | 第50-52页 |
(一) 不公正的就业市场 | 第50页 |
(二) “三同三不同” | 第50-51页 |
(三) 休息权得不到保障 | 第51-52页 |
三、政治权利方面 | 第52-54页 |
(一)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难以实现 | 第52-53页 |
(二) 缺乏建立“自组织”基础 | 第53-54页 |
四、社会保障权方面 | 第54-55页 |
(一) 工伤保险 | 第54-55页 |
(二) 医疗保险 | 第55页 |
(三) 失业保险 | 第55页 |
(四) 养老保险 | 第55页 |
五、受教育权方面 | 第55-58页 |
(一) 农民工没有得到与正式工人平等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 | 第56页 |
(二) 农民工子女没能享有与城市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 | 第56-58页 |
第三章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现状 | 第58-63页 |
一、立法相对滞后 | 第59-60页 |
二、司法存在不公 | 第60页 |
三、执法体系不健全 | 第60-61页 |
四、法律救济渠道不畅 | 第61-63页 |
第四章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63-75页 |
一、封建等级观念 | 第63-64页 |
二、制度供给的相对滞后 | 第64-72页 |
(一) 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 | 第64-66页 |
(二) 农民土地自由留转的不畅 | 第66-68页 |
(三) 政治权利的实现存在障碍 | 第68-72页 |
三、计划经济时代的旧法律制度的惯性 | 第72-73页 |
四、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淡薄 | 第73-74页 |
五、社会对农民工权益的漠视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构建公正合理的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体系 | 第75-106页 |
一、立法: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基础 | 第76-83页 |
(一)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宪法解读 | 第76-77页 |
(二) 完善《劳动法》 | 第77-78页 |
(三) 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 第78-81页 |
(四) 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 | 第81-83页 |
二、司法: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最后屏障 | 第83-85页 |
(一) 改革劳动争议先仲裁再诉讼的制度设计 | 第83-84页 |
(二) 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解决农民工缴纳诉讼费难问题 | 第84-85页 |
(三) 消除司法人员对农民工的歧视 | 第85页 |
三、执法:纸上的权利变为现实 | 第85-88页 |
(一)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 第86-87页 |
(二) 规范执法行为 | 第87-88页 |
四、法律援助: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催化剂 | 第88-90页 |
(一) 建立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的法律援助经费来源体制.. | 第89-90页 |
(二) 建立专门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机构 | 第90页 |
五、建立多层次的农民工权益保护体系 | 第90-106页 |
(一) 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 | 第91-93页 |
(二) 保障农民工政治权利的平等实现 | 第93-96页 |
(三) 农民工经济权利的平等实现 | 第96-98页 |
(四) 建立完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 第98-100页 |
(五) 保障受教育权的公正实现 | 第100-104页 |
(六) 协调城乡发展步伐 | 第104-106页 |
结语 | 第106-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后记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