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品论文

香连丸的质量标准及其活性组分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13页
英文摘要第13-18页
第一章 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及活性组分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第18-43页
   ·引言第18页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第18-21页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第21-23页
   ·中药药动学研究第23-24页
   ·中药复方制剂香连丸的研究概况第24-36页
   ·总结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3页
第二章 香连丸的质量标准研究第43-74页
 概述第43-44页
 第一节 香连丸及组方药材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第44-51页
  1 前言第44页
  2 仪器与试剂第44-45页
   ·仪器第44页
   ·样品及试剂第44-45页
  3 实验方法第45-48页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第45页
   ·香连丸的制备第45页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45页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第45页
   ·方法学考察第45-48页
  4 实验结果第48-49页
  5 讨论第49-50页
  6 结论第50-51页
 第二节 香连丸及组方药材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第51-63页
  1 前言第51页
  2 仪器与试剂第51页
   ·仪器第51页
   ·样品及试剂第51页
  3 实验方法第51-59页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第51-52页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52页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第52页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52-56页
   ·方法学考察第56-59页
  4 结果第59-60页
  5 讨论第60-61页
  6 结论第61-63页
 第三节 香连丸生物碱部分指纹图谱研究第63-71页
  1 前言第63页
  2 仪器与试剂第63页
   ·仪器第63页
   ·样品与试剂第63页
  3 实验方法第63-65页
   ·色谱条件第63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63-64页
   ·自制香连丸的制备第64页
   ·香连丸样品溶液的制备第64页
   ·药材样品溶液的制备第64页
   ·方法学考察第64-65页
  4 实验结果第65-69页
   ·香连丸指纹图谱的建立第65-66页
   ·主要色谱峰的鉴定第66页
   ·制剂与药材谱峰匹配第66-68页
   ·黄连药材与制剂的谱峰匹配第68-69页
  5 讨论第69页
  6 结论第69-71页
 第四节 小结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第三章 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第74-94页
 概述第74-75页
 第一节 小鼠血浆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HPLC定量分析第75-84页
  1 前言第75页
  2 仪器与试剂第75-76页
   ·仪器第75页
   ·样品与试剂第75-76页
   ·实验动物第76页
  3 实验方法第76-80页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第76页
   ·木香提取物的制备第76页
   ·血浆样本的采集第76页
   ·血浆样品的预处理第76页
   ·方法学考察第76-80页
  4 实验结果第80-82页
   ·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第80-81页
   ·主要药动学参数第81-82页
  5 讨论第82-83页
   ·HPLC色谱条件的优化第82页
   ·不同生物样品预处理方法的比较第82-83页
   ·木香提取物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第83页
  6 结论第83-84页
 第二节 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第84-91页
  1 前言第84页
  2 仪器与试剂第84页
  3 实验方法第84-86页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第84页
   ·组织样品的采集第84页
   ·组织样品的预处理第84页
   ·方法学考察第84-86页
  4 实验结果第86-89页
  5 讨论第89-90页
  6 结论第90-91页
 第三节 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第四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木香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第94-102页
 1 前言第94页
 2 仪器与试剂第94页
   ·仪器第94页
   ·样品及试剂第94页
 3 实验方法第94-95页
   ·木香提取物的制备第94页
   ·木香粗提取物的萃取精制第94页
   ·硅胶柱层析分离第94-95页
   ·色谱条件第95页
   ·收集与制备第95页
 4 实验结果第95-100页
   ·制备样品纯度检测第95页
   ·结构鉴定第95-100页
 5 讨论第100页
 6 结论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2页
发表论文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黄寡糖胶囊(中药5类新药)的药学研究
下一篇:雪松松针化学成分及莽草酸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