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寡糖胶囊(中药5类新药)的药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8-13页 |
第一章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3-23页 |
1 研究意义及立题依据 | 第13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目标 | 第18-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主要目标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地黄寡糖胶囊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 第23-43页 |
1 前言 | 第25页 |
2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5-39页 |
·吸水率的考察 | 第25-26页 |
·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 第26页 |
·干燥温度的选择 | 第26-27页 |
·交实验法优选提取工艺 | 第27-32页 |
·验证试验 | 第32-33页 |
·地黄寡糖不同部位的分离 | 第33-39页 |
·树脂的预处理 | 第33-34页 |
·活性炭的预处理 | 第34页 |
·装柱 | 第34页 |
·上样及洗脱 | 第34-35页 |
·实验结果 | 第35-39页 |
·地黄寡糖不同洗脱部位的TLC图谱 | 第39页 |
4 讨论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地黄寡糖胶囊成型工艺的研究 | 第43-57页 |
1 前言 | 第44页 |
2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4-50页 |
·辅料品种及用量的确定 | 第44-46页 |
·制粒方法 | 第46-47页 |
·休止角的测定 | 第47页 |
·堆密度的测定 | 第47-48页 |
·吸湿性试验 | 第48-49页 |
·辅料用量的筛选 | 第49-50页 |
4 工艺验证 | 第50-51页 |
5 地黄寡糖颗粒临界相对湿度(CRH)的测定 | 第51-52页 |
6 影响因素试验 | 第52-54页 |
·高温试验 | 第52-53页 |
·高湿度试验 | 第53-54页 |
·强光照射试验 | 第54页 |
7 包装材料的选择 | 第54-55页 |
8 讨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地黄寡糖胶囊中试生产 | 第57-60页 |
1 前言 | 第58页 |
2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3 中试生产 | 第58-59页 |
·中试生产准备 | 第58页 |
·中试生产 | 第58-59页 |
·中试生产相关设备图片(见附图) | 第59页 |
4 讨论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地黄寡糖胶囊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 | 第60-75页 |
1 前言 | 第61页 |
2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3 药材与辅料质量标准 | 第61页 |
·地黄 | 第61页 |
·辅料质量标准 | 第61页 |
·性状 | 第61页 |
4 鉴别 | 第61-66页 |
·地黄寡糖成分的鉴别 | 第61-63页 |
·水苏糖的鉴别及纯度的检测 | 第63-66页 |
5 检查 | 第66-70页 |
·装量差异 | 第66-67页 |
·水分 | 第67-68页 |
·崩解时限 | 第68页 |
·微生物限度 | 第68页 |
·重金属检查 | 第68页 |
·砷盐检查 | 第68-69页 |
·炽灼残渣 | 第69-70页 |
附:地黄寡糖胶囊质量标准 | 第70-74页 |
6 初步稳定性试验 | 第71-72页 |
7 讨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研究结论 | 第75-76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参与的科研工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图:中试生产相关设备图片 | 第78-80页 |
综述:治疗糖尿病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新进展 | 第80-87页 |
1 前言 | 第80-81页 |
2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有效成分 | 第81-83页 |
3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有效部位 | 第83-84页 |
4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