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核果类论文--梅论文

基于REMAP和IRAP分子标记的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8页
缩略词第18-19页
引言第19-2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1-45页
 1 植物分类的研究概况第21-28页
   ·植物的总分类方法第21-22页
     ·人为分类法第21页
     ·自然分类法第21-22页
   ·植物品种分类方法第22-28页
     ·形态学分类法第22-23页
     ·形态解剖学分类第23页
     ·孢粉学分类第23-24页
     ·化学分类第24页
     ·同工酶分类第24-25页
     ·分子分类第25-26页
     ·多种分类方法的综合分析第26-28页
 2 基于Ty1-copy逆转座子分子标记的研究第28-33页
   ·基于Ty1-copy逆转座子分子标记的类型第28-31页
     ·序列特异扩增多态性第28-29页
     ·逆转座子插入位点多态性第29页
     ·逆转座子内部变异多态性第29-30页
     ·逆转座子-微卫星扩增多态性第30页
     ·逆转座子位点间扩增多态性第30-31页
   ·基于Ty1-copy逆转座子分子标记的应用第31-33页
     ·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研究第31-33页
     ·遗传作图与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标记第33页
     ·品种鉴定第33页
 3 梅分类的研究进展第33-42页
   ·人为分类法第33-34页
   ·自然分类法第34页
   ·形态学分类第34-39页
   ·形态解剖学分类第39-40页
   ·孢粉学分类第40页
   ·数量分类第40-41页
   ·同工酶分类第41页
   ·分子分类第41-42页
 4 展望第42-45页
第二章 基于重要表型性状数量分类的梅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5-6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9页
   ·材料第45-46页
   ·方法第46-49页
     ·性状选取第46页
     ·表型质量性状编码第46页
     ·表型数量性状测量第46页
     ·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第46-49页
     ·聚类方法第49页
     ·主成分分析第49页
     ·因子分析第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63页
   ·果梅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9-53页
     ·性状聚类分析第49-51页
     ·主成分分析第51-53页
   ·花梅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3-57页
     ·性状聚类分析第53-54页
     ·主成分分析第54-57页
   ·梅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7-63页
     ·性状聚类分析第57-59页
     ·主成分分析第59-63页
 3 讨论第63-67页
第三章 梅REMAP分子标记的技术体系建立第67-83页
 1 梅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7-73页
   ·材料与方法第68-70页
     ·植物材料第68页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68-69页
     ·提取方法及步骤第69-70页
     ·DNA检测第70页
   ·结果与分析第70-73页
     ·DNA浓度与质量检测第70-72页
     ·DNA电泳检测第72页
     ·PCR检测第72-73页
 2 REMA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第73-79页
   ·REMAP分子标记PCR反应技术体系的建立第74-77页
     ·材料第74页
     ·方法第74-77页
     ·试剂及仪器设备第77页
   ·结果与分析第77-79页
     ·REMAP分子标记PCR反应技术体系的建立第77-78页
     ·REMAP分子标记SSR引物选择性碱基的添加第78-79页
     ·检测REMAP-PCR产物多态性的适宜浓度非变性胶技术体系的确定第79页
 3 讨论第79-83页
   ·梅基因组DNA的提取第79-80页
   ·REMAP分子标记PCR反应技术体系的建立第80页
   ·REMAP分子标记SSR引物选择性碱基的添加第80-81页
   ·检测REMAP-PCR产物多态性的适宜浓度非变性胶技术体系的确定第81-83页
第四章 基于REMAP分子标记的梅遗传多样性分析第83-10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3-85页
   ·植物材料第83页
   ·方法第83-85页
     ·模板制备第83页
     ·引物第83-85页
     ·PCR反应技术体系与程序第85页
     ·PCR产物检测第85页
     ·统计分析第8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5-105页
   ·引物筛选第85-86页
   ·遗传多样性特征分析第86-93页
     ·果梅、花梅和梅品种群遗传多样性第86-87页
     ·源产地品种群第87-91页
     ·花瓣层数品种群第91-93页
   ·聚类分析第93-100页
     ·品种群第93-98页
     ·不同源产地品种群遗传多样性第98-100页
   ·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分析第100-102页
   ·遗传距离分析第102-105页
     ·品种群第102页
     ·源产地品种群第102-104页
     ·花瓣层数品种群第104-105页
 3 讨论第105-109页
第五章 梅IRA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第109-11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0-112页
   ·材料第110页
     ·IRAP分子标记PCR反应技术体系的建立第110页
     ·检测IRAP-PCR产物多态性的适宜浓度非变性胶技术体系的确定第110页
     ·试剂及仪器设备第110页
   ·方法第110-111页
     ·模板DNA的制备第110页
     ·引物设计和合成第110页
     ·PCR技术体系第110-111页
   ·PCR扩增及检测第111-11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2-113页
   ·IRAP分子标记PCR反应技术体系的建立第112-113页
   ·检测IRAP-PCR产物多态性的适宜浓度非变性胶技术体系的确定第113页
 3 讨论第113-117页
   ·IRAP分子标记PCR反应技术体系的建立第113-114页
   ·检测IRAP-PCR产物多态性的适宜浓度非变性胶技术体系的确定第114-117页
第六章 基于IRAP分子标记的梅遗传多样性分析第117-1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7-118页
   ·植物材料第117页
   ·方法第117-118页
     ·模板制备第117-118页
     ·引物第118页
     ·PCR反应技术体系与程序第118页
     ·PCR产物检测第118页
     ·统计分析第11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8-136页
   ·引物筛选第118-119页
   ·遗传多样性特征分析第119-125页
     ·品种群第119-120页
     ·源产地品种群第120-121页
     ·花瓣层数品种群第121-125页
   ·聚类分析第125-133页
     ·品种群第125-131页
     ·不同源产地品种群遗传多样性第131-133页
   ·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第133页
   ·遗传距离分析第133-136页
     ·品种群第133-134页
     ·源产地品种群第134-135页
     ·花瓣层数品种群第135-136页
 3 讨论第136-139页
第七章 基于REMAP和IRAP分子标记的梅遗传多样性综合分析第139-1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9页
   ·植物材料第139页
   ·方法第1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39-156页
   ·遗传多样性特征分析第139-145页
     ·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第139-140页
     ·源产地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第140-145页
   ·聚类分析第145-153页
     ·品种群第145-151页
     ·源产地品种群第151-153页
   ·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第153页
   ·遗传距离分析第153-156页
     ·品种群第153-154页
     ·源产地品种群第154-155页
     ·花瓣层数品种群第155-156页
 3 讨论第156-159页
全文讨论第159-163页
 1 REMAP和IRAP分子标记是分析梅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第159页
 2 聚类分析第159-161页
 3 日本果梅引种于浙江、日本花梅引种于江苏第161-162页
 4 主成分分析第162-163页
全文结论第163-165页
创新点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81页
附录第181-189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89-191页
致谢第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抗寒相关转录因子ZjDREB1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及功能分析
下一篇:水稻硝运输辅助蛋白基因OsNAR2s表达特征和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