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基因芯片技术在柑橘研究中应用 | 第15-20页 |
·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基本原理 | 第16页 |
·柑橘基因芯片及其应用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柑橘脱落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乙烯的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 | 第21-22页 |
·乙烯的信号转导元件 | 第22-26页 |
·柑橘基因组学研究 | 第26-28页 |
·全基因组测序 | 第26页 |
·柑橘的专业数据库 | 第26-27页 |
·柑橘蛋白组学 | 第27-28页 |
·PRPs、ERF和CysP基因功能概述 | 第28-31页 |
·PRPs基因的功能 | 第28-29页 |
·ERF1基因的功能 | 第29页 |
·CysP基因的功能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31-33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1-32页 |
·主要技术路线图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芯片杂交及数据与分析 | 第33-65页 |
·实验材料及与主要试剂、仪器设备 | 第33-36页 |
·植物材料 | 第33页 |
·乙烯处理 | 第33页 |
·样品处理 | 第33页 |
·RNA提取所需试剂及主要设备 | 第33-34页 |
·芯片选择 | 第34页 |
·RT-q PCR所需试剂及仪器 | 第34-35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 第36-43页 |
·总RNA提取 | 第36页 |
·RNA质量检测 | 第36-37页 |
·芯片杂交 | 第37-40页 |
·RTQ-PCR验证芯片杂交数据 | 第40-43页 |
·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43-62页 |
·样品RNA质量分析 | 第43页 |
·芯片杂交质量控制 | 第43-46页 |
·杂交数据验证RT-qPCR验证 | 第46-50页 |
·芯片数据分析 | 第50-53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53-62页 |
·讨论 | 第62-65页 |
·乙烯的生物合成和感知 | 第62-63页 |
·转录因子 | 第63页 |
·信号传导 | 第63页 |
·乙烯通路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 第63-65页 |
第四章 CsPRP4、CsERP1、CsUnknow和CsCysP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分析 | 第65-89页 |
·实验材料及与主要试剂、仪器设备 | 第65-66页 |
·植物材料 | 第65页 |
·叶片乙烯处理 | 第65页 |
·果实乙烯处理 | 第65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6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5-66页 |
·试剂盒及试剂 | 第66页 |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66-73页 |
·基因克隆技术基本操作 | 第66-69页 |
·反转录RT-PCR | 第69页 |
·CsPRP4、CsERF1、CsUnknow和CsCysP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 | 第69-72页 |
·CsPRP4、CsERF1、CsUnknow和CsCysP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 第72-73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3-78页 |
·RACE-cDNA的获取 | 第73-74页 |
·CsPRP4、CsERF1、CsUnknown和CsCysP基因5’和3’末端扩增 | 第74页 |
·CsPRP4、CsERF1、CsUnknown和CsCysP的全长cDNA | 第74-75页 |
·CsPRP4、CsERF1、CsUnknow和CsCysP基因表达分析 | 第75-78页 |
·CsPRP4、CsERF1、CsUnknown和CsCys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8-89页 |
·CsPRP4 | 第78-79页 |
·CsERF1 | 第79-82页 |
·CsUnknow | 第82-84页 |
·CsCysP | 第84-89页 |
第五章 CsPRP4、CsERF和CsCysP基因RNAi载体构建及柑橘的转化 | 第89-99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90-91页 |
·实验材料 | 第90页 |
·菌株及载体 | 第90页 |
·试剂盒及试剂 | 第90-91页 |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91-96页 |
·构建植物RNAi干扰载体的基本操作 | 第91-92页 |
·柑橘RNAi策略 | 第92-94页 |
·引物设计 | 第94-95页 |
·双酶切体系 | 第95-96页 |
·RNAi载体的检测 | 第9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6-99页 |
·目的基因的正、反向片段的TA克隆 | 第96-97页 |
·正向片段插入 | 第97-98页 |
·反向片段插入 | 第98-99页 |
第六章 综合讨论 | 第99-103页 |
·芯片质量、数据分析的方法 | 第99-100页 |
·芯片实验数据分布特点 | 第99页 |
·芯片数据统计的主要方法 | 第99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方法 | 第99-100页 |
·影响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因素 | 第100页 |
·RTQ-PCR看家基因确定 | 第100-101页 |
·发掘脱落相关基因方法 | 第101-103页 |
·缺少乙烯途径之前的相关研究 | 第101页 |
·基因新功能发现 | 第101页 |
·受到乙烯抑制的基因缺乏关注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附录Ⅰ | 第121-123页 |
附录Ⅱ | 第123-126页 |
附录Ⅲ | 第126-129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