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自发地理信息的空间数据表达与管理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目录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37页 |
| ·研究问题的背景 | 第13-22页 |
| ·自发地理信息(VGI)简介 | 第13-14页 |
| ·VGI的产生背景及意义 | 第14-17页 |
| ·VGI系统的特点与数据管理问题 | 第17-21页 |
| ·本研究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22-33页 |
| ·地理表达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空间数据库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 ·图形数据库研究现状 | 第29页 |
| ·自发地理信息的研究现状 | 第29-33页 |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33-37页 |
| 第二章 大型几何对象多尺度表达模型 | 第37-74页 |
| ·几何对象表示与查询 | 第37-47页 |
| ·几何对象表示方法 | 第37-38页 |
| ·采样查询与可视化查询 | 第38-41页 |
| ·线简化算法 | 第41-47页 |
| ·DBLG-TREE结构与性质 | 第47-52页 |
| ·BLG-tree功能 | 第47-49页 |
| ·DBLG-tree简介 | 第49-52页 |
| ·DBLG-tree的构造算法 | 第52页 |
| ·DBLG-TREE的查询 | 第52-58页 |
| ·截窗查询 | 第52-54页 |
| ·采样查询 | 第54-56页 |
| ·可视化查询 | 第56-57页 |
| ·DBLG-tree的子树操作 | 第57-58页 |
| ·DBLG-TREE的更新 | 第58-72页 |
| ·客户端数据更新的前提 | 第59-60页 |
| ·DBLG-tree结构不变更新 | 第60-62页 |
| ·子树重建代价分析 | 第62-65页 |
| ·滞后更新模式 | 第65-66页 |
| ·滞后更新的实现 | 第66-69页 |
| ·DBLG-tree更新算法 | 第69-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三章 特征保持的VGI数据多尺度表达模型 | 第74-105页 |
| ·地理对象概述 | 第74-86页 |
| ·地理对象的组成 | 第74-76页 |
| ·地理对象间的拓扑关系 | 第76-82页 |
| ·基于简单图的地理对象模型 | 第82-86页 |
| ·CDBLG-TREE简介 | 第86-91页 |
| ·CDBLG-tree表达模型 | 第86-89页 |
| ·CDBLG-tree的性质 | 第89-90页 |
| ·CDBLG-tree构建算法 | 第90-91页 |
| ·CDBLG-TREE查询与更新 | 第91-96页 |
| ·采样查询 | 第92页 |
| ·截窗查询 | 第92页 |
| ·可视化查询 | 第92-93页 |
| ·子树操作 | 第93-95页 |
| ·CDBLG-tree更新操作 | 第95-96页 |
| ·CDBLG-TREE相关方法及其推广 | 第96-104页 |
| ·范围K最值查询问题的推广 | 第97-98页 |
| ·CDBLG-tree的优化与扩展 | 第98-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 第四章 VGI矢量数据金字塔的构建与管理 | 第105-120页 |
| ·地理对象金字塔的总体架构 | 第105-113页 |
| ·基于四叉树的地理对象层次索引结构 | 第106-109页 |
| ·地理对象重要性权值计算 | 第109-112页 |
| ·地理对象分块 | 第112-113页 |
| ·基于磁盘设备的地理对象金字塔实现 | 第113-119页 |
| ·计算机存储系统结构特性 | 第113-114页 |
| ·三种分页方法 | 第114-116页 |
| ·访问模式与I/O效率 | 第116-118页 |
| ·外存化的CDBLG-tree操作算法 | 第118-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 第五章 VGI原型系统与实验 | 第120-135页 |
| ·自发地理信息原型系统实现 | 第120-129页 |
| ·自发地理信息应用的组成 | 第120-121页 |
| ·实验所用数据集简介 | 第121-123页 |
| ·实验原型系统 | 第123-127页 |
| ·实验原型系统分析 | 第127-129页 |
| ·DBLG-TREE的查询与更新实验 | 第129-134页 |
| ·实验结果图示 | 第130-133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3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135-137页 |
| ·论文总结 | 第135-136页 |
| ·研究展望 | 第136-1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7-14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情况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