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15页 |
|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电场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 2 电场定位原理及电场仿真方法 | 第15-22页 |
| ·电场定位原理 | 第15-16页 |
| ·基本原理 | 第15页 |
| ·电场简化 | 第15页 |
| ·信号处理和位置计算 | 第15-16页 |
| ·误差分析 | 第16页 |
| ·定位电场的性质 | 第16-17页 |
| ·定位电场仿真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 ·生物组织的电磁特性 | 第18页 |
| ·定位电场仿真的数学物理模型 | 第18页 |
| ·电磁场有限元法及软件Maxwell 2D/3D简介 | 第18-21页 |
| ·电磁场有限元法 | 第19页 |
| ·电磁场分析软件Maxwell 2D/3D简介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激励源的连接方式对定位电场的影响 | 第22-35页 |
| ·激励源的连接方式 | 第22页 |
| ·定位电场的分解处理 | 第22-26页 |
| ·电场的叠加原理 | 第22-25页 |
| ·定位电场的处理 | 第25-26页 |
| ·激励源连接方式对定位电场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26-32页 |
| ·激励源共地时的电场仿真 | 第26-29页 |
| ·激励源独立时的电场仿真 | 第29-31页 |
| ·结论及理论解释 | 第31-32页 |
| ·激励源连接方式对定位电场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32-34页 |
| ·实验目的及方法 | 第32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激励电极几何参数对定位电场的影响 | 第35-42页 |
| ·激励电极形状的选择 | 第35-36页 |
| ·仿真模型 | 第35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5-36页 |
| ·电极几何参数对定位电场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36-39页 |
| ·仿真模型 | 第36-37页 |
| ·激励电极几何参数对定位电场均匀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激励电极几何参数对定位电场方向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 ·电极几何参数对定位电场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39-41页 |
| ·实验目的及方法 | 第39页 |
| ·电极几何参数对定位电场均匀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电极几何参数对定位电场方向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5 媒质对定位电场的影响 | 第42-55页 |
| ·不均匀媒质对定位电场的影响 | 第42-48页 |
| ·不均匀区域的大小对定位电场的影响 | 第42-45页 |
| ·不均匀区域的位置对定位电场的影响 | 第45-47页 |
| ·媒质对电场的影响规律 | 第47-48页 |
| ·人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8-51页 |
| ·真实人体边界提取 | 第48-49页 |
| ·人体参数设置 | 第49-50页 |
|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50-51页 |
| ·定位误差修正方法 | 第51-54页 |
| ·有限元计算 | 第51-53页 |
| ·定位误差修正 | 第53-54页 |
| ·误差修正的局限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6 定位系统性能的实验验证 | 第55-64页 |
| ·实验系统简介 | 第55-59页 |
| ·实验装置的设计 | 第55-56页 |
| ·实验系统中一些器件的介绍 | 第56-57页 |
| ·实验系统中的计算程序 | 第57-59页 |
| ·系统定位精度验证 | 第59-61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 ·实验结果 | 第61页 |
| ·系统稳定性验证 | 第61-62页 |
|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 ·实验结果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