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利用玉米骨干系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文献综述第10-20页
   ·玉米遗传改良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第10页
   ·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 分析方法第10-12页
     ·QTL 定位原理及步骤第11页
     ·QTL 定位作图群体第11-12页
   ·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进展第12-16页
     ·产量相关性状的经典遗传学研究第13页
     ·产量相关性状的QTL 定位研究第13-15页
     ·生育期性状QTL 定位研究第15页
     ·QTL 上位性及与环境互作第15-16页
   ·QTL 的精细定位及克隆研究进展第16-18页
     ·QTL 的精细定位第16页
     ·作物QTL 克隆及其功能研究第16-18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及效果第18页
   ·本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一章 郑58×昌7-2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第20-26页
 引言第20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试验材料第20页
     ·SSR 分子标记分析第20-21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21页
     ·标记的偏分离统计第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23页
     ·F2 群体基因型分析第21-22页
     ·标记偏分离分析第22-23页
     ·SSR 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第23页
   ·结论与讨论第23-26页
     ·研究群体和遗传连锁图谱第23-24页
     ·标记偏分离第24-26页
第二章 郑单958 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基础剖析第26-53页
 引言第26页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供试材料第26页
     ·田间试验第26-27页
     ·产量相关性状调查方法第27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第27-28页
     ·性状表现及遗传力计算方法第27页
     ·QTL 定位及效应分析第27-28页
     ·上位性及QTL×环境互作分析第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46页
     ·亲本和F_(2:3) 群体产量性状及其构成因子的表现第28-32页
     ·产量性状及其构成因子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第32-33页
     ·产量性状及其构成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33-35页
     ·产量性状及其构成因子的QTL 定位及效应分析第35-44页
     ·产量性状及其构成因子的上位性QTL 分析第44-46页
   ·讨论第46-53页
     ·郑单958 双亲产量性状的互补性与高产育种策略第46-48页
     ·与其它F_(2:3) 群体产量相关性状QTL 比较第48-49页
     ·产量相关性状QTL 的关键区段及性状的遗传基础第49页
     ·产量相关性状上位性QTL 及与环境互作的QTL第49-50页
     ·产量相关性状的QTL 在育种中的应用第50-53页
第三章 玉米生育期性状QTL 定位第53-64页
 引言第53页
   ·材料与方法第53页
     ·供试材料第53页
     ·田间试验和性状调查第53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53-54页
     ·性状表现及遗传力计算第53页
     ·QTL 定位及效应分析第53-54页
     ·上位性及QTL×环境互作分析第54页
   ·结果与分析第54-61页
     ·亲本和F_(2:3) 群体生育期相关性状的表现第54页
     ·生育期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第54-56页
     ·生育期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56-57页
     ·生育期性状的QTL 定位及效应分析第57-61页
     ·生育期性状上位性 QTL 及效应分第61页
   ·讨论第61-64页
     ·影响玉米生育期性状的QTL第61-62页
     ·生育期性状上位性QTL 及与环境互作QTL第62-63页
     ·生育期性状QTL 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5页
附录第75-78页
英文摘要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NO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叶绿体基因psbA表达的调节
下一篇:玉米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与抗穗粒腐病QTLs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