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词论文

清代词社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绪论第13-22页
 一、清词中兴与清代词社第13页
 二、清代词社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第13-19页
 三、清代词社研究的意义第19页
 四、清代词社研究的基本文献和方法第19-22页
第一章 清代词社概论第22-37页
 第一节 词社综论第22-28页
     ·文学社团简述第22-25页
     ·词社的定义第25-26页
     ·词社历史简述第26-28页
 第二节 清代词社的特征第28-33页
     ·清代词社与诗社第28-30页
     ·清代词社与前代词社第30-33页
 第三节 清代词社的分期、流变和类型第33-37页
     ·清代词社的分期第33-34页
     ·清代词社的特征流变第34-35页
     ·清代词社的类型第35-37页
第二章 清初的词社(明清之际-康熙前期)第37-88页
 第一节 遯渚唱和第37-47页
     ·《遯渚唱和词》的版本与唱和成员第37-39页
     ·遯渚唱和的时代背景及万寿祺的创作心态第39-44页
     ·遯渚唱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第44-47页
 第二节 《倡和诗余》唱和第47-53页
     ·《倡和诗余》的版本、作者及时代背景第47-48页
     ·《倡和诗余》与云间词论第48-49页
     ·《倡和诗余》的创作成就第49-53页
 第三节 红桥唱和第53-64页
     ·红桥唱和与王士禛第53-56页
     ·扬州和红桥的游宴传统与历史感第56-58页
     ·红桥唱和的创作成就第58-63页
     ·红桥唱和的影响第63-64页
 第四节 水绘园唱和第64-74页
     ·水绘园唱和与冒襄第64-67页
     ·水绘园唱和与《同人集》第67-68页
     ·水绘园唱和词的特点第68-74页
 第五节 清初其他词社第74-88页
     ·特社第74-75页
     ·《支机集》唱和第75-80页
     ·陈傅唱和第80-82页
     ·其他词社述略第82-88页
第三章 清代中期的词社(康熙后期-乾嘉之际)第88-160页
 第一节 宗风浙西的词社第88-127页
     ·韩江吟社第88-103页
     ·燕市联吟第103-116页
     ·讨春合唱和樽酒消寒唱和第116-127页
 第二节 不为浙西派拘束的词社第127-155页
     ·小山词社第127-136页
     ·荆圃唱和第136-151页
     ·清溪吟社第151-155页
 第三节 其他词社述略第155-160页
第四章 清代后期的词社(嘉道咸同年间)第160-277页
 第一节 浙常交轨的词社第160-211页
     ·蓉影唱和第160-166页
     ·吴中消寒会第166-192页
     ·越台词社第192-204页
     ·午桥词社第204-211页
 第二节 另辟蹊径的词社第211-248页
     ·聚红榭词社第212-234页
     ·探骊吟社第234-242页
     ·海滨酬唱第242-248页
 第三节 踵武浙西的词社第248-259页
     ·孙原湘消寒会第248-253页
     ·洺州唱和第253-256页
     ·碧声吟馆唱和第256-259页
 第四节 其他词社述略第259-277页
第五章 清末民初的词社(光绪年间——民国初年)第277-334页
 第一节 重尊姜张的词社第278-286页
     ·吴社第278-282页
     ·城南拜石唱和第282-286页
 第二节 转益多师的词社第286-302页
     ·湘社第286-297页
     ·鸥隐词社第297-302页
 第三节 创立新词境的咫村词社和庚辛唱和第302-326页
     ·咫村词社第302-311页
     ·庚辛唱和第311-326页
 第四节 其他词社述略第326-334页
余论:清代词社的意义第334-340页
参考文献第340-354页
致谢第354-355页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第355页

论文共3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中放飞的风筝--葛浩文小说翻译叙事研究
下一篇: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