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山深埋特长公路隧道重大岩体工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4-35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32页 |
·岩爆灾害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围岩大变形研究现状 | 第22-3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本文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32页 |
·研究目标 | 第32页 |
·研究内容 | 第32页 |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2-35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第2章 区域及隧址区地质环境条件概述 | 第35-43页 |
·区域及隧址区地形及气候特征概述 | 第35页 |
·区域及隧址区地层及岩性概述 | 第35-38页 |
·区域及隧址区地质构造特征概述 | 第38-40页 |
·褶皱构造特征概述 | 第38-39页 |
·断裂构造及其变形特征概述 | 第39-40页 |
·区域及隧址区新构造特征 | 第40-41页 |
·本章总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隧址区岩体结构及工程特性 | 第43-60页 |
·概述 | 第43页 |
·隧址区结构面特征 | 第43-56页 |
·隧址区结构面分类 | 第44-45页 |
·隧址区Ⅰ级结构面特征 | 第45-50页 |
·隧址区Ⅱ级结构面特征 | 第50-53页 |
·隧址区Ⅲ级结构面特征 | 第53-55页 |
·隧址区Ⅳ级结构面特征 | 第55-56页 |
·隧址区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及其特性 | 第56-58页 |
·隧址区岩石结构类型及特性 | 第56-57页 |
·隧址区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及特性 | 第57页 |
·隧址区工程地质岩组特性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隧址区岩石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 第60-68页 |
·岩石单轴压缩变形特性及强度参数 | 第60-63页 |
·岩石三轴压缩变形特性及强度参数 | 第63-65页 |
·岩石卸围压三轴压缩变形特性 | 第65-66页 |
·岩石抗拉强度参数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初始地应力场测试分析 | 第68-87页 |
·区域地应力场特征的震源机制解分析 | 第68-70页 |
·地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 | 第68-69页 |
·构造地应力最大主应力量值 | 第69-70页 |
·隧址区地应力岩石声发射凯塞尔效应试验分析 | 第70-73页 |
·岩石声发射凯塞尔效应试验概述 | 第70-71页 |
·岩石声发射凯塞尔效应试验资料整理及结果 | 第71-72页 |
·凯塞尔效应试验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隧址区地应力钻孔水压致裂法测试分析 | 第73-83页 |
·钻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基本原理和方法概述 | 第73-76页 |
·水压致裂地应力实测资料整理 | 第76-77页 |
·地应力钻孔实测结果及分析 | 第77-81页 |
·综合分析 | 第81-83页 |
·隧址区高地应力现象及分析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6章 隧址区地应力场数值反演分析 | 第87-107页 |
·概述 | 第87页 |
·隧址区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方法与思路 | 第87-91页 |
·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方法 | 第87-89页 |
·岩体天然地应力的构成 | 第89-90页 |
·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思路 | 第90-91页 |
·隧址区地应力场数值分析反演模型 | 第91-92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91-92页 |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 第92页 |
·隧址区地应力场边界条件数值反演 | 第92-96页 |
·多元回归方法的数学原理概述 | 第93-94页 |
·回归结果误差分析 | 第94页 |
·模型边界条件 | 第94-96页 |
·隧址区地应力场反演结果及分析 | 第96-106页 |
·应力边界条件反演分析结果 | 第96-97页 |
·反演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97-100页 |
·隧道轴线附近垂直剖面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分析 | 第100-101页 |
·隧道轴线附近平切面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分析 | 第101-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7章 隧道围岩岩爆特征及岩爆危险性分析 | 第107-134页 |
·概述 | 第107页 |
·围岩岩爆危险性及程度的能量法预测分析 | 第107-112页 |
·能量法原理及方法概述 | 第107-111页 |
·能量法岩爆危险性及程度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111-112页 |
·围岩岩爆危险性及程度的强度理论预测分析 | 第112-123页 |
·应力强度比法原理及方法 | 第112-113页 |
·强度应力比法原理及方法 | 第113页 |
·强度理论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113-123页 |
·隧道岩爆危险性及程度的综合分析预测 | 第123-126页 |
·控制隧道岩爆灾害措施分析 | 第126-133页 |
·控制隧道岩爆灾害措施岩石力学分析 | 第126-128页 |
·控制隧道岩爆灾害措施数值分析 | 第128-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8章 泥巴山隧道围岩大变形分析 | 第134-166页 |
·概述 | 第134-135页 |
·围岩大变形理论预测分析 | 第135-143页 |
·计算模型及原理概述 | 第135-139页 |
·理论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139-143页 |
·围岩大变形数值计算预测分析 | 第143-151页 |
·围岩大变形弹塑性数值分析及预测 | 第143-147页 |
·围岩大变形的流变数值分析及预测 | 第147-151页 |
·隧道开挖围岩大变形的空间效应分析 | 第151-155页 |
·隧道围岩大变形比较及大变形程度综合预测分析 | 第155-159页 |
·控制围岩大变形措施分析 | 第159-164页 |
·常用控制围岩大变形的措施 | 第159-160页 |
·控制围岩大变形措施的数值分析 | 第160-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164-1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66-168页 |
1 主要的结论 | 第166-167页 |
2 展望 | 第167-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7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 | 第179-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