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农业信贷论文

中方县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1 选题目的第9-10页
        1.2.2 选题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的动态第11-12页
        1.3.3 综合评述第12页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2-13页
        1.4.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2 研究内容第13页
    1.5 创新点与不足第13-15页
        1.5.1 创新点第13-14页
        1.5.2 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5-1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6页
        2.1.1 贷款第15-16页
        2.1.2 违约第16页
        2.1.3 违约风险第16页
    2.2 农户贷款的方式与种类第16-17页
        2.2.1 农户贷款的方式第16-17页
        2.2.2 农户贷款的种类第17页
    2.3 农户贷款违约的特点第17页
    2.4 贷款风险管理理论第17-19页
        2.4.1 贷款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第17-18页
        2.4.2 贷款风险管理理论对本文研究的指导第18-19页
第3章 中方县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情况第19-26页
    3.1 中方县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概况第19-20页
        3.1.1 中方县地域特点第19页
        3.1.2 中方县农村信用社存贷款情况第19-20页
        3.1.3 中方县农户贷款需求概况第20页
    3.2 中方县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及违约现状第20-23页
        3.2.1 贷款农户及贷款金额情况第20-22页
        3.2.2 农户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基本状况第22页
        3.2.3 不良贷款的基本投向状况第22-23页
        3.2.4 逾期贷款额度显著提高第23页
    3.3 中方县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违约处理现有措施第23-26页
        3.3.1 评级管理工作第24-25页
        3.3.2 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违约处理现有措施第25-26页
第4章 中方县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违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26-37页
    4.1 数据来源第26页
        4.1.1 面向农户的调查问卷第26页
        4.1.2 面向信用社的访谈问卷第26页
    4.2 模型的构建第26页
    4.3 变量的选择与解释第26-27页
    4.4 农户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农户调研数据的分析第27-32页
        4.4.1 调查对象样本特征统计第27-28页
        4.4.2 农户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第28-29页
        4.4.3 农户贷款违约的Logit回归结果第29-32页
    4.5 农户贷款违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农村信用社访谈的分析第32-36页
        4.5.1 农村信用社内部的影响因素第32-33页
        4.5.2 农村信用社外部影响因素第33-36页
    4.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5章 中方县降低农户贷款违约风险的对策建议第37-45页
    5.1 针对农户的对策建议第37页
        5.1.1 提高农户的文化素质第37页
        5.1.2 提高农户的信用意识第37页
        5.1.3 增加农户非农业收入第37页
    5.2 针对信用社的对策建议第37-41页
        5.2.1 严格贷款“三查”第38-39页
        5.2.2 完善贷款管理制度第39-41页
        5.2.3 做好信用村户的评定工作第41页
    5.3 针对外部环境因素的对策建议第41-45页
        5.3.1 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第41-43页
        5.3.2 提高处理自然风险的能力第43页
        5.3.3 提升应付市场风险的能力第43-45页
第6章 全文研究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作者简介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适用于金属蛋白组学的顺铂探针体系研究
下一篇:定量分析生物样品中艾塞那肽的液质联用方法建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