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仿昆扑翼微飞行器的悬飞气动力分析及优化设计与制造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6-2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56页
    1.1 研究背景和工程意义第22-24页
        1.1.1 研究背景第22-23页
        1.1.2 工程意义第23-24页
    1.2 双翅目昆虫翅拍模型的研究概况第24-28页
    1.3 仿昆扑翼微飞行器的国内外研究近况第28-35页
        1.3.1 国外仿昆扑翼微飞行器的研究近况第28-33页
        1.3.2 国内仿昆扑翼微飞行器的研究概况第33-35页
    1.4 扑翼悬飞气动力、翅拍动力学和能耗最小化问题的研究近况第35-52页
        1.4.1 扑翼悬飞气动力分析模型的研究概况第35-48页
        1.4.2 扑翼悬飞翅拍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现状第48-50页
        1.4.3 扑翼悬飞能耗最小时的参数优化问题的研究现状第50-52页
    1.5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52-56页
        1.5.1 研究目标第52-53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53-56页
第二章 扩展的准稳态气动和惯性力及力矩模型第56-78页
    2.1 扑翼形貌学参数化第56-58页
        2.1.1 翅膀形貌的描述第56-58页
        2.1.2 翅膀形貌的无量纲参数化第58页
    2.2 翅膀运动学第58-60页
    2.3 扩展的准稳态气动和惯性力及力矩模型第60-73页
        2.3.1 源自平动环量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第61-64页
        2.3.2 源自转动环量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第64-65页
        2.3.3 气动阻尼力矩第65-67页
        2.3.4 虚拟质量力和力矩第67-69页
        2.3.5 作用在翅平面上的总的法向气动力第69-70页
        2.3.6 翅平面固定坐标系下的合气动力矩第70页
        2.3.7 惯性力和力矩第70-71页
        2.3.8 翅平面固定坐标系下的气动和惯性力/力矩的数值预测第71-73页
    2.4 气动力和气动力矩模型的验证和生效第73-75页
        2.4.1 右翅翅根参考坐标系下的水平方向的力和垂直方向的力第73-74页
        2.4.2 右翅翅根参考坐标下的力矩第74页
        2.4.3 生效和验证第74-75页
    2.5 小结第75-78页
第三章 仿昆扑翼微飞行器悬飞翅拍动力学分析第78-100页
    3.1 扩展的准稳态气动力和力矩模型的简化第78-81页
        3.1.1 翅平面固定参考坐标下的气动力第78-79页
        3.1.2 翅平面固定参考坐标下的气动力矩第79-81页
        3.1.3 右翅翅根参考坐标系下的力矩第81页
    3.2 悬飞翅拍动力学的建模第81-84页
    3.3 两自由度非线性翅拍ODEs的数值求解第84-94页
        3.3.1 分别对两个耦合的翅拍动力学方程的进行数值求解第84-89页
        3.3.2 两个耦合的翅拍动力学方程的耦合数值求解第89-92页
        3.3.3 俯仰角相对于拍打角相位的调节第92-94页
    3.4 翅膀被动俯仰运动的集总参数化扭簧模型第94-98页
    3.5 小结第98-100页
第四章 扑翼悬飞能耗最小时翅膀形貌和运动参数的优化第100-140页
    4.1 扑翼形貌学参数化第101-104页
        4.1.1 翅膀形貌的描述第101-102页
        4.1.2 针对动态比例可缩放翅膀的无量纲参数化的描述第102-104页
    4.2 翅膀运动模式第104-105页
    4.3 针对动态比例缩放翅膀扩展的准稳态气动力和力矩模型第105-112页
        4.3.1 针对动态机械比例翅模型的平动气动力系数第106-109页
        4.3.2 翅平面固定坐标下的气动力和力矩第109-111页
        4.3.3 右侧翅根坐标系下的水平力和垂直力第111-112页
        4.3.4 右翅翅根参考坐标下的气动力矩第112页
    4.4 针对优化分析的功率密度模型第112-114页
    4.5 翅膀几何或和运动学参数优化第114-137页
        4.5.1 最优化问题的公式化第114-116页
        4.5.2 翅膀几何参数优化结果和灵敏度分析第116-122页
        4.5.3 翅膀运动学参数的优化和灵敏度分析第122-127页
        4.5.4 翅膀几何学和运动学参数的组合优化结果及灵敏度分析第127-132页
        4.5.5 果蝇悬飞时的初始数据与五类最优化结果的对比第132-134页
        4.5.6 最优化结果应用于扑翼微飞行器仿昆设计时需考虑的问题第134-137页
    4.6 预测FWMAV悬飞和低速前飞时的最大航程第137页
    4.7 小结第137-140页
第五章 悬飞仿昆扑翼微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第140-192页
    5.1 压电驱动器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和测试第141-168页
        5.1.1 压电驱动器的设计原理第141-146页
        5.1.2 双晶片压电悬臂梁式驱动器的理论预测模型第146-163页
        5.1.3 压电驱动器的制造工艺第163-167页
        5.1.4 压电驱动器的性能指标测试第167-168页
    5.2 柔顺传动机构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第168-180页
        5.2.1 双翅目仿生翅拍机构第169-173页
        5.2.2 柔顺传动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第173-178页
        5.2.3 柔顺传动机构的制造工艺第178-180页
    5.3 仿昆翅膀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第180-183页
        5.3.1 仿昆翅膀的设计第180-181页
        5.3.2 仿昆翅膀的制造工艺第181-183页
    5.4 压电驱动FWMAV的装配和振翅试验第183-188页
        5.4.1 三轴移动平台和悬飞攀升测试平台第184-186页
        5.4.2 FWMAV的实时振翅试验第186-188页
    5.5 小结第188-19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92-202页
    6.1 工作总结第192-197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97-198页
    6.3 研究展望第198-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12页
致谢第212-21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授权的软件著作权和专利第214-218页

论文共2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分辨遥感影像处理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刑法中的多次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