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肥料学论文--农家肥料论文--堆肥、沤肥论文

稻田秸秆分解的碳氮互作机理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5页
    1.1 秸秆腐解过程及影响因素第15-18页
        1.1.1 秸秆腐解过程第15-17页
        1.1.2 影响秸秆腐解的主要因素第17-18页
    1.2 秸秆腐解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第18-22页
        1.2.1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BIOLOG碳素利用法第19-20页
        1.2.2 微生物结构多样性分析-脂肪酸谱图法第20-21页
        1.2.3 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分析-DNA-SIP技术第21-22页
    1.3 研究契机与总体思路第22-25页
        1.3.1 研究契机第22-23页
        1.3.2 总体思路第23-25页
第二章 同一还田量下不同施氮量对稻秸腐解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25-4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2.1.1 试验设计第25页
        2.1.2 秸秆养分测定第25-26页
        2.1.3 腐解秸秆酶活测定第26页
        2.1.4 腐解秸秆磷脂脂肪酸分析第26页
        2.1.5 腐解秸秆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测定第26页
        2.1.6 腐解秸秆纤维素分解相关基因的定量PCR分析第26-27页
        2.1.7 数据处理第27-28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8-38页
        2.2.1 秸秆腐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特征第28-30页
        2.2.2 稻秸腐解过程中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第30-31页
        2.2.3 秸秆腐解相关的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分析第31-35页
        2.2.4 秸秆腐解相关微生物群落水平生理学谱图分析第35-36页
        2.2.5 稻秸腐解相关cbhI和 GH48 基因丰度第36-38页
    2.3 讨论第38-40页
    2.4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同一施氮量下不同还田量对稻秸腐解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41-56页
    3.1 材料方法第41-42页
        3.1.1 试验设计第41页
        3.1.2 土壤理化性状测定第41页
        3.1.3 秸秆养分测试第41页
        3.1.4 腐解秸秆酶活测定第41页
        3.1.5 腐解秸秆磷脂脂肪酸分析第41页
        3.1.6 腐解秸秆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测定第41-42页
        3.1.7 腐解秸秆纤维素分解相关基因的定量PCR分析第42页
        3.1.8 数据处理第42页
    3.2 结果分析第42-52页
        3.2.1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第42页
        3.2.2 稻秸腐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规律第42-45页
        3.2.3 稻秸腐解相关胞外酶活性动态变化第45-47页
        3.2.4 稻秸腐解相关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分析第47-50页
        3.2.5 秸秆腐解相关微生物群落水平生理学谱图分析第50-51页
        3.2.6 稻秸腐解相关cbhI和 GH48 基因丰度第51-52页
    3.3 讨论第52-55页
    3.4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DNA-SIP技术分析利用水稻秸秆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第56-7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4.1.1 ~13C水稻秸秆的制备第56页
        4.1.2 供试土样采集与试验方案第56页
        4.1.3 CO_2分析第56-57页
        4.1.4 土壤DNA提取及分层第57页
        4.1.5 定量PCR分析第57-58页
        4.1.6 扩增,测序和数据分析第58页
    4.2 结果分析第58-69页
        4.2.1 土壤CO_2排放第58-59页
        4.2.2 ~(12/13)C-DNA中细菌和真菌的相对丰度特征第59-61页
        4.2.3 秸秆碳源同化的细菌群落的α-/β-多样性分析第61-65页
        4.2.4 秸秆碳源同化真菌群落的α-/β-多样性分析第65-66页
        4.2.5 参与秸秆同化利用的微生物类群第66-69页
    4.3 讨论第69-71页
    4.4 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第72-73页
    5.1 研究结论第72页
    5.2 创新点第72页
    5.3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90页
致谢第90-91页
作者简历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亲性氨基酸调控酞菁或金属离子自组装仿生酶及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分子筛内有机小分子吸附扩散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