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氮沉降背景下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及其对水分的响应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文献回顾第13-25页
        1.2.1 植物的养分特征第13-20页
        1.2.2 植物的叶片特征第20-25页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5-28页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页
        1.3.2 研究内容第25-27页
        1.3.3 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8-29页
    2.2 试验设计第29-30页
    2.3 数据分析第30-31页
第三章 氮沉降对植物叶片特征及其重要值的影响第31-40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31-32页
        3.2.1 植被调查第31页
        3.2.2 植物种叶片比叶面积第31-32页
        3.2.3 植物种叶片寿命第32页
    3.3 结果第32-36页
        3.3.1 不同植物种叶片比叶面积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第32-34页
        3.3.2 不同植物种重要值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第34-35页
        3.3.3 植物叶片比叶面积与物种重要值的相关性分析第35-36页
        3.3.4 不同植物种叶片寿命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第36页
    3.4 讨论第36-39页
        3.4.1 氮素处理对植物叶片比叶面积和物种重要值的影响第36-38页
        3.4.2 氮素处理对植物叶片寿命的影响第38-39页
    3.5 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氮沉降对植物养分特征的影响及其对群落结构的调控第40-54页
    4.1 前言第40页
    4.2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40-41页
        4.2.1 植被调查第40-41页
        4.2.2 植物种养分含量第41页
    4.3 结果第41-48页
        4.3.1 不同植物种重要值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第41-42页
        4.3.2 不同植物种养分含量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第42-44页
        4.3.3 不同植物种养分计量特征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第44-46页
        4.3.4 不同植物种养分回吸收效率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第46页
        4.3.5 物种重要值与植物养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第46-48页
    4.4 讨论第48-52页
        4.4.1 物种间的差异第48-50页
        4.4.2 氮素处理的影响第50-52页
    4.5 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长芒草叶片比叶面积和生物量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第54-63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5.2.1 试验设计第54-55页
        5.2.2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55页
    5.3 结果第55-59页
        5.3.1 长芒草叶片比叶面积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第55-56页
        5.3.2 长芒草分蘖数和生物量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第56-59页
    5.4 讨论第59-61页
        5.4.1 水分和氮素处理对长芒草叶片比叶面积的影响第59-60页
        5.4.2 水分和氮素处理对长芒草分蘖数和生物量的影响第60-61页
    5.5 小结第61-63页
第六章 长芒草养分特征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第63-75页
    6.1 引言第63页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6.2.1 研究地点第63页
        6.2.2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63-64页
    6.3 结果第64-71页
        6.3.1 长芒草地上组织养分含量和计量特征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第64-66页
        6.3.2 长芒草地下组织养分含量和计量特征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第66-69页
        6.3.3 长芒草的养分特征在水分和氮素处理梯度上的变异特征第69-71页
    6.4 讨论第71-73页
        6.4.1 水分和氮素处理对植物养分特征的影响第71-72页
        6.4.2 水分和氮素处理对地下组织养分特征的影响第72-73页
        6.4.3 养分特征在水分和氮素处理梯度上的变异特征第73页
    6.5 小结第73-75页
第七章 长芒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第75-82页
    7.1 引言第75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75-76页
        7.2.1 种子采集第75页
        7.2.2 试验设计第75-76页
        7.2.3 测定指标第76页
    7.3 结果第76-80页
        7.3.1 长芒草种子出苗特征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第76-78页
        7.3.2 长芒草幼苗根长和苗长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第78-79页
        7.3.3 长芒草幼苗生物量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第79-80页
    7.4 讨论第80-81页
        7.4.1 水分和氮素处理对长芒草出苗特征的影响第80页
        7.4.2 水分和氮素处理对长芒草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第80-81页
    7.5 小结第81-8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8.1 主要结论第82-83页
    8.2 展望与不足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100页
科研成果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湖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