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文献回顾 | 第13-25页 |
1.2.1 植物的养分特征 | 第13-20页 |
1.2.2 植物的叶片特征 | 第20-25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8-29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氮沉降对植物叶片特征及其重要值的影响 | 第31-40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31-32页 |
3.2.1 植被调查 | 第31页 |
3.2.2 植物种叶片比叶面积 | 第31-32页 |
3.2.3 植物种叶片寿命 | 第32页 |
3.3 结果 | 第32-36页 |
3.3.1 不同植物种叶片比叶面积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32-34页 |
3.3.2 不同植物种重要值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34-35页 |
3.3.3 植物叶片比叶面积与物种重要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3.3.4 不同植物种叶片寿命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36页 |
3.4 讨论 | 第36-39页 |
3.4.1 氮素处理对植物叶片比叶面积和物种重要值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2 氮素处理对植物叶片寿命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氮沉降对植物养分特征的影响及其对群落结构的调控 | 第40-54页 |
4.1 前言 | 第40页 |
4.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40-41页 |
4.2.1 植被调查 | 第40-41页 |
4.2.2 植物种养分含量 | 第41页 |
4.3 结果 | 第41-48页 |
4.3.1 不同植物种重要值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41-42页 |
4.3.2 不同植物种养分含量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42-44页 |
4.3.3 不同植物种养分计量特征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44-46页 |
4.3.4 不同植物种养分回吸收效率及其对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46页 |
4.3.5 物种重要值与植物养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48页 |
4.4 讨论 | 第48-52页 |
4.4.1 物种间的差异 | 第48-50页 |
4.4.2 氮素处理的影响 | 第50-52页 |
4.5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长芒草叶片比叶面积和生物量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54-63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5.2.1 试验设计 | 第54-55页 |
5.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55页 |
5.3 结果 | 第55-59页 |
5.3.1 长芒草叶片比叶面积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55-56页 |
5.3.2 长芒草分蘖数和生物量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56-59页 |
5.4 讨论 | 第59-61页 |
5.4.1 水分和氮素处理对长芒草叶片比叶面积的影响 | 第59-60页 |
5.4.2 水分和氮素处理对长芒草分蘖数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5.5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长芒草养分特征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63-75页 |
6.1 引言 | 第63页 |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6.2.1 研究地点 | 第63页 |
6.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63-64页 |
6.3 结果 | 第64-71页 |
6.3.1 长芒草地上组织养分含量和计量特征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64-66页 |
6.3.2 长芒草地下组织养分含量和计量特征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66-69页 |
6.3.3 长芒草的养分特征在水分和氮素处理梯度上的变异特征 | 第69-71页 |
6.4 讨论 | 第71-73页 |
6.4.1 水分和氮素处理对植物养分特征的影响 | 第71-72页 |
6.4.2 水分和氮素处理对地下组织养分特征的影响 | 第72-73页 |
6.4.3 养分特征在水分和氮素处理梯度上的变异特征 | 第73页 |
6.5 小结 | 第73-75页 |
第七章 长芒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75-82页 |
7.1 引言 | 第75页 |
7.2 材料与方法 | 第75-76页 |
7.2.1 种子采集 | 第75页 |
7.2.2 试验设计 | 第75-76页 |
7.2.3 测定指标 | 第76页 |
7.3 结果 | 第76-80页 |
7.3.1 长芒草种子出苗特征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76-78页 |
7.3.2 长芒草幼苗根长和苗长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78-79页 |
7.3.3 长芒草幼苗生物量对水分和氮素处理的响应 | 第79-80页 |
7.4 讨论 | 第80-81页 |
7.4.1 水分和氮素处理对长芒草出苗特征的影响 | 第80页 |
7.4.2 水分和氮素处理对长芒草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 | 第80-81页 |
7.5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8.2 展望与不足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100页 |
科研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