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泡沫病毒概述 | 第11-18页 |
1.1.1 泡沫病毒的分类地位和形态、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1-12页 |
1.1.2 泡沫病毒基因表达及调控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1.3 原型泡沫病毒感染对宿主的影响 | 第14-15页 |
1.1.4 PKC,JNK,NF-κB信号通路及两种重要的中间蛋白AP-1和BAG3 | 第15-1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LTR,IP启动子以及GagP1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9-23页 |
2.1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19-20页 |
2.2 结果 | 第20-23页 |
2.2.1 LTR序列转录因子分析结果 | 第20-21页 |
2.2.2 IP序列转录因子分析结果 | 第21页 |
2.2.3 GagP1序列转录因子分析结果 | 第21-23页 |
第3章 LTR,IP及GagP1系列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 第23-45页 |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3-26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6-42页 |
3.2.1 PCR模板的准备 | 第26页 |
3.2.2 不同长度目的片段LTR,IP,GagP1序列的扩增 | 第26-32页 |
3.2.3 目的片段胶回收 | 第32-33页 |
3.2.4 pGL3-Basic载体和目的片段的双酶切 | 第33-37页 |
3.2.5 目的片段和载体酶切产物回收 | 第37-38页 |
3.2.6 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的连接 | 第38-40页 |
3.2.7 TSS法快速制备感受态 | 第40-41页 |
3.2.8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41页 |
3.2.9 菌落PCR筛选及质粒送测 | 第41-42页 |
3.3 结果 | 第42-45页 |
第4章 Tas对LTR,IP启动子以及GagP1序列活性的调控 | 第45-53页 |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6-49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6-48页 |
4.1.2 仪器 | 第48-49页 |
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9-51页 |
4.2.1 细胞复苏、培养及传代 | 第49页 |
4.2.2 细胞冻存 | 第49-50页 |
4.2.3 细胞的瞬时转染 | 第50页 |
4.2.4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50-51页 |
4.3 结果 | 第51-53页 |
4.3.1 LTR系列启动子在HeLa细胞中的活性检测结果 | 第51页 |
4.3.2 IP系列启动子在HeLa细胞中的活性检测结果 | 第51-52页 |
4.3.3 GagP1序列在HeLa细胞中的活性检测结果 | 第52-53页 |
第5章 参与LTR,IP启动子活性调控的信号通路初步研究 | 第53-61页 |
5.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4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5.1.2 仪器 | 第54页 |
5.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54-55页 |
5.2.1 细胞复苏、培养及传代 | 第54页 |
5.2.2 细胞冻存 | 第54页 |
5.2.3 LTR和IP启动子瞬时转染实验 | 第54-55页 |
5.2.4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55页 |
5.3 结果 | 第55-61页 |
5.3.1 IP4启动子信号通路基础活性和激活活性检测结果 | 第55-56页 |
5.3.2 IP6启动子信号通路基础活性和激活活性检测结果 | 第56-57页 |
5.3.3 IP7启动子信号通路基础活性和激活活性检测结果 | 第57页 |
5.3.4 LTR启动子信号通路基础活性和激活活性检测结果 | 第57-58页 |
5.3.5 LTR1启动子信号通路基础活性和激活活性检测结果 | 第58页 |
5.3.6 LTR2启动子信号通路基础活性和激活活性检测结果 | 第58-59页 |
5.3.7 LTR4启动子信号通路基础活性和激活活性检测结果 | 第59-61页 |
第6章 pcDNA-FOS,pcDNA-JUN,pcDNA-BAG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61-77页 |
6.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1-64页 |
6.1.1 实验材料 | 第61-63页 |
6.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3-64页 |
6.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64-72页 |
6.2.1 PCR模板的准备 | 第64-65页 |
6.2.2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65-68页 |
6.2.3 目的片段胶回收 | 第68页 |
6.2.4 目的片段和pcDNA3.1(+)载体双酶切 | 第68-70页 |
6.2.5 片段和载体酶切产物的回收 | 第70页 |
6.2.6 目的片段和表达载体的连接 | 第70页 |
6.2.7 TSS法快速制备感受态 | 第70-71页 |
6.2.8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71页 |
6.2.9 菌落PCR筛选阳性克隆 | 第71-72页 |
6.3 蛋白水平检测AP-1载体表达 | 第72-75页 |
6.3.1 细胞的复苏、培养、传代 | 第72页 |
6.3.2 细胞冻存 | 第72页 |
6.3.3 细胞的瞬时转染 | 第72页 |
6.3.4 WesternBlot检测蛋白 | 第72-75页 |
6.4. 结果 | 第75-77页 |
6.4.1 RNA质量检测 | 第75页 |
6.4.2 pcDNA-FOS, pcDNA-JUN, pcDNA-BAG3载体测序结果 | 第75页 |
6.4.3 Western blot检测AP-1,BAG3蛋白表达结果 | 第75-77页 |
第7章 AP-1,BAG3对泡沫病毒启动子的活性影响 | 第77-83页 |
7.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77页 |
7.1.1 实验材料 | 第77页 |
7.1.2 仪器 | 第77页 |
7.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77-79页 |
7.2.1 细胞复苏、培养、传代 | 第77-78页 |
7.2.2 细胞冻存 | 第78页 |
7.2.3 细胞的瞬时转染 | 第78-79页 |
7.2.4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79页 |
7.3. 结果 | 第79-83页 |
7.3.1 AP-1蛋白对LTR,IP启动子及GagP1序列的活性影响结果 | 第79-80页 |
7.3.2 BAG3蛋白对LTR,IP启动子及GagP1序列的活性影响结果 | 第80-83页 |
第8章 讨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8.1 讨论 | 第83-84页 |
8.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附录 | 第91-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