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光遗传学技术 | 第10-11页 |
1.2 光刺激实现方式 | 第11-12页 |
1.3 自适应光学校正技术 | 第12-17页 |
1.3.1 自适应光学校正算法 | 第13-15页 |
1.3.2 自适应光学校正系统 | 第15-17页 |
1.4 无线微型光刺激系统及大视场靶点优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4.1 无线微型光刺激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2 大视场靶点优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1-22页 |
2 用于光遗传学的无线微型光刺激系统研究 | 第22-36页 |
2.1 无线微型光刺激系统的理论分析 | 第22-24页 |
2.1.1 无线红外传输技术理论分析 | 第22-23页 |
2.1.2 光刺激过程理论分析 | 第23-24页 |
2.2 无线微型光刺激系统设计 | 第24-30页 |
2.2.1 红外发射端电路设计 | 第24-26页 |
2.2.2 红外接收电路设计及微型化 | 第26-28页 |
2.2.3 蓝光发光二极管和光纤耦合装置 | 第28-29页 |
2.2.4 无线微型光刺激系统方案 | 第29-30页 |
2.3 无线微型光刺激系统的实验结果 | 第30-36页 |
3 大视场靶点优化技术的理论分析与显微系统设计 | 第36-48页 |
3.1 相干光自适应光学校正算法 | 第36-38页 |
3.2 基于自适应光学的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设计 | 第38-40页 |
3.3 基于多导引星的大视场靶点优化技术 | 第40-43页 |
3.3.1 基于多导引星的大视场靶点优化算法原理 | 第40-41页 |
3.3.2 基于多导引星的大视场靶点优化算法实现过程 | 第41-43页 |
3.4 单光子共聚焦荧光成像仿真模型 | 第43-46页 |
3.5 大视场靶点优化技术的评价指标 | 第46-48页 |
4 大视场靶点优化技术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8-64页 |
4.1 光场传输仿真参数的讨论与确定 | 第48-49页 |
4.2 多个导引星位置与数量的讨论与确定 | 第49-54页 |
4.3 透过随机相位屏的大视场靶点优化结果 | 第54-57页 |
4.4 透过散射介质的大视场荧光小球成像结果 | 第57-61页 |
4.4.1 透过随机相位屏的大视场荧光小球成像结果 | 第57-58页 |
4.4.2 透过小鼠大脑样本的大视场荧光小球成像结果 | 第58-61页 |
4.5 大视场靶点优化技术仿真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