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67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基于原位检测的单细胞代谢物分析技术 | 第13-43页 |
1.2.1 荧光检测技术 | 第13-29页 |
1.2.2 传感器技术 | 第29-31页 |
1.2.3 质谱技术 | 第31-33页 |
1.2.4 电化学检测技术 | 第33-43页 |
1.3 基于流动分离的单细胞代谢物分析技术 | 第43-59页 |
1.3.1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 第43-53页 |
1.3.2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 | 第53-55页 |
1.3.3 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检测 | 第55-57页 |
1.3.4 毛细管电泳-质谱检测 | 第57-59页 |
1.4 小结与选题意义 | 第59-60页 |
1.5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第二章 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的细胞内D-天冬氨酸手性分析系统的研究 | 第67-101页 |
2.1 引言 | 第67-6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68-80页 |
2.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68-70页 |
2.2.2 实验溶液配制 | 第70-71页 |
2.2.3 仪器与装置 | 第71-78页 |
2.2.3.1 毛细管电泳-液滴阵列系统 | 第71-72页 |
2.2.3.2 电泳毛细管加工过程 | 第72-73页 |
2.2.3.3 毛细管定位装置 | 第73页 |
2.2.3.4 微坑阵列芯片加工过程 | 第73-75页 |
2.2.3.5 电泳高压电源 | 第75页 |
2.2.3.6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 | 第75页 |
2.2.3.7 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 | 第75-76页 |
2.2.3.8 液滴阵列顺序操作系统点样毛细管的加工 | 第76-77页 |
2.2.3.9 手动液滴阵列生成系统 | 第77-78页 |
2.2.4 实验操作 | 第78-80页 |
2.2.4.1 天冬氨酸荧光标记反应步骤 | 第78页 |
2.2.4.2 毛细管电泳操作步骤 | 第78-79页 |
2.2.4.3 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实验步骤 | 第79页 |
2.2.4.4 海兔培养 | 第79页 |
2.2.4.5 海兔脑神经节细胞实验步骤 | 第79-8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80-98页 |
2.3.1 设计思想 | 第80-82页 |
2.3.2 手性分离系统 | 第82-89页 |
2.3.2.1 手性分离缓冲液浓度的选择 | 第82-83页 |
2.3.2.2 进样时间的选择 | 第83页 |
2.3.2.3 内标的选择 | 第83-85页 |
2.3.2.4 萘-2,3-二甲醛荧光标记条件的选择 | 第85-87页 |
2.3.2.5 萘-2,3-二甲醛溶剂的选择 | 第87-88页 |
2.3.2.6 荧光标记反应液pH值的选择 | 第88-89页 |
2.3.2.7 实时监测D-天冬氨酸在线反应 | 第89页 |
2.3.3 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中D-天冬氨酸的检测 | 第89-93页 |
2.3.3.1 细胞酶解条件的选择 | 第89-90页 |
2.3.3.2 细胞破膜方式的选择 | 第90页 |
2.3.3.3 细胞培养时间的影响 | 第90-92页 |
2.3.3.4 细胞分析结果 | 第92-93页 |
2.3.4 海兔脑神经节细胞中D-天冬氨酸的检测 | 第93-98页 |
2.3.4.1 脑神经节酶解条件的优化 | 第93页 |
2.3.4.2 单细胞液滴形成过程的优化 | 第93-94页 |
2.3.4.3 细胞处理试剂加样方式的优化 | 第94-95页 |
2.3.4.4 定量标准曲线 | 第95页 |
2.3.4.5 单细胞分析结果 | 第95-98页 |
2.4 结论与展望 | 第98-99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附录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