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粉末冶金法原位合成γ-Al2O3W/Al复合材料及力学性能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4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铝基复合材料第10-11页
        1.2.1 铝基复合材料概述第10页
        1.2.2 铝基复合材料的分类第10-11页
    1.3 原位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第11-20页
        1.3.1 原位法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第11-15页
        1.3.2 原位法制备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第15-18页
        1.3.3 原位法制备碳纳米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第18-20页
    1.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工艺第20-21页
        1.4.1 固-固反应体系第20页
        1.4.2 固-液反应体系第20-21页
        1.4.3 固-气反应体系第21页
        1.4.4 固-液-蒸汽反应体系第21页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1-24页
        1.5.1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5.2 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实验材料、方法及设备第24-34页
    2.1 实验原材料第24-25页
    2.2 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第25-28页
        2.2.1 冷压-烧结法原位合成γ-Al_2O_(3W)/Al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第25-27页
        2.2.2 热压法原位合成γ-Al_2O_(3W)/Al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第27-28页
    2.3 复合材料表征方法第28-31页
        2.3.1 形貌表征第28-29页
        2.3.2 成分及结构表征第29页
        2.3.3 反应热力学表征第29页
        2.3.4 力学性能表征第29-31页
    2.4 实验设备及仪器第31-34页
        2.4.1 材料制备所用设备第31-32页
        2.4.2 材料表征所用仪器第32-34页
第3章 冷压-烧结法原位合成γ-Al_2O_(3W)/Al复合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第34-49页
    3.1 γ-Al_2O_3晶须在铝基体中的原位生长第34-43页
        3.1.1 γ-Al_2O_3晶须的表征第34-38页
        3.1.2 Al-H3BO3体系的热力学分析第38-41页
        3.1.3 球磨工艺对晶须形成的影响第41-43页
    3.2 γ-Al_2O_3晶须与基体的界面表征第43-44页
    3.3 γ-Al_2O_(3W)/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第44-48页
        3.3.1 硼酸含量对γ-Al_2O_(3W)/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4-45页
        3.3.2 断口形貌分析第45-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热压烧结法原位合成γ-Al_2O_(3W)/Al复合材料及性能第49-61页
    4.1 γ-Al_2O_3晶须的原位生长第49-53页
        4.1.1 热压烧结过程中γ-Al_2O_3晶须的形貌表征第49-52页
        4.1.2 γ-Al_2O_3晶须在Al基体中的分布第52-53页
    4.2 γ-Al_2O_(3W)/Al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第53-57页
        4.2.1 不同硼酸含量对γ-Al_2O_3/Al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第53-54页
        4.2.2 拉伸断口形貌分析第54-57页
    4.3 γ-Al_2O_(3W)/Al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第57-60页
        4.3.1 γ-Al_2O_3晶须含量对复合材料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第57-58页
        4.3.2 摩擦磨损面形貌表征第58-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原位合成γ-Al_2O_(3W)/Al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分析第61-66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γ-Al_2O_3晶须的直接强化第61-62页
    5.3 γ-Al_2O_3晶须的间接强化第62-63页
    5.4 位错强化第63-64页
    5.5 细晶强化第64-65页
    5.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第66-68页
    6.1 全文结论第66-67页
    6.2 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换流阀冷却系统电化学腐蚀机理研究
下一篇:柔性变电站及交直流电网源荷储经济调度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