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0-11页 |
1.3 本文组织与结构 | 第11-13页 |
第2章 预备知识 | 第13-31页 |
2.1 辫子与链环的关系 | 第13页 |
2.2 辫子的酉表示 | 第13-22页 |
2.2.1 代数基础 | 第13-14页 |
2.2.2 辫子群 | 第14-15页 |
2.2.3 T-L代数 | 第15-17页 |
2.2.4 从辫子群到TL_n(d) | 第17-18页 |
2.2.5 Markov迹 | 第18-19页 |
2.2.6 TL_n(d)代数的路径模型表示 | 第19-22页 |
2.3 量子基础 | 第22-24页 |
2.3.1 量子比特 | 第22-23页 |
2.3.2 量子比特门 | 第23页 |
2.3.3 Pauli矩阵 | 第23-24页 |
2.4 量子测量 | 第24-25页 |
2.5 约化密度算子 | 第25-27页 |
2.6 量子纠缠 | 第27页 |
2.7 DQC1模型和Hadamard测试量子线路 | 第27-31页 |
第3章 基于迹闭合的AJL算法等价描述 | 第31-37页 |
3.1 基于迹闭合的AJL算法 | 第31-32页 |
3.2 重述基于迹闭合的AJL算法 | 第32-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第4章 3股辫子AJL算法中二体纠缠的性质 | 第37-49页 |
4.1 Peres-Horodecki判定准则 | 第37-38页 |
4.2 3股辫子AJL算法中的纠缠属性 | 第38-43页 |
4.3 辫子的数学特征与纠缠的关系 | 第43-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