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病种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支付方式对医疗质量的影响相关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3 倍差法在卫生领域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1 目标病种的病种质量评价 | 第17页 |
1.3.2 单病种支付方式对病种质量的影响分析 | 第17页 |
1.3.3 单病种支付方式对病种质量影响的特点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3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7-18页 |
1.4.2 现场调查法 | 第18-19页 |
1.4.3 数据录入与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样本地区与对照地区基本情况 | 第23-29页 |
2.1 社会经济与卫生状况 | 第23页 |
2.2 县医院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2.3 样本地区单病种付费政策 | 第24-27页 |
2.3.1 单病种支付方式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2.3.2 单病种综合分类支付纳入与补偿标准 | 第25页 |
2.3.3 单病种付费质量监督措施 | 第25-27页 |
2.4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3 单病种质量评价 | 第29-36页 |
3.1 入院合理性及出院合理性 | 第29页 |
3.2 辅助检查情况 | 第29-32页 |
3.2.1 辅助检查实施及项目分布情况 | 第29-31页 |
3.2.2 检查及时性与有效性 | 第31-32页 |
3.3 抗菌药物选择及使用情况 | 第32-34页 |
3.3.1 用药及时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 第32-33页 |
3.3.2 抗菌药物选择情况 | 第33-34页 |
3.4 结果质量 | 第34-36页 |
4 单病种支付方式对病种质量的影响 | 第36-41页 |
4.1 单病种支付对过程质量净影响的DID模型估计 | 第36-39页 |
4.1.1 单病种支付对入、出院合理性的影响 | 第36页 |
4.1.2 单病种支付对辅助检查开展的影响 | 第36-37页 |
4.1.3 单病种支付对病原学检测及时性及检出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4.1.4 单病种支付对抗菌药物使用及时性、合理性及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 单病种支付对结果质量净影响的DID模型估计 | 第39-41页 |
4.2.1 单病种支付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第39页 |
4.2.2 单病种支付对住院天数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3 单病种支付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 第40-41页 |
5 讨论 | 第41-51页 |
5.1 样本点支气管肺炎病种质量现状 | 第41页 |
5.2 单病种付费对病种质量的效果及原因分析 | 第41-45页 |
5.2.1 单病种支付对有利于控制医疗服务过度提供 | 第41-43页 |
5.2.2 单病种支付方式有利于临床治疗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 第43页 |
5.2.3 单病种支付有利于患者满意度提高 | 第43-44页 |
5.2.4 单病种支付弊端的控制 | 第44-45页 |
5.3 单病种支付对病种质量影响的有限之处 | 第45-48页 |
5.3.1 单病种付费后出院合理性无显著变化 | 第45页 |
5.3.2 单病种付费对临床操作的规范性影响有限 | 第45-46页 |
5.3.3 单病种支付对病种质量影响有限的原因 | 第46-48页 |
5.4 单病种支付对病种质量作用框架 | 第48-51页 |
6 建议 | 第51-53页 |
6.1 医保部门在保质的前提下控费,并将监管落到实处 | 第51页 |
6.2 医疗机构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医生行为 | 第51-52页 |
6.3 加强保方与医方协同 | 第52-53页 |
7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53-54页 |
7.1 创新之处 | 第53页 |
7.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按病种支付与病种质量关系研究综述 | 第6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
附件2 小儿支气管肺炎(住院)单病种质量评价表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