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基于全寿命成本分析框架的桥梁抗震设防烈度效益初探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2页
    1.2 桥梁全寿命成本分析综述第12-17页
        1.2.1 提出背景及发展第12-13页
        1.2.2 考虑自然灾害风险的LCCA基本框架第13-15页
        1.2.3 基于LCCA的桥梁抗震设计第15-17页
    1.3 地震易损性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1.3.1 地震易损性评估的经验方法第18页
        1.3.2 地震易损性评估的分析方法第18-20页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三座标准设计桥梁的建模第22-34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三座不同设防烈度标准桥梁的设计参数第22-26页
        2.2.1 三座标准设计桥梁的基本信息第22-23页
        2.2.2 桥墩几何尺寸及材料第23-24页
        2.2.3 桩基础尺寸第24-26页
    2.3 桩-土相互作用的考虑第26-31页
        2.3.1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方法第26-29页
        2.3.2 根据基础设计规范计算桩-土相互作用的6个弹簧刚度第29-31页
    2.4 模型基本动力特征第31-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三座桥梁的非线性静力分析第34-48页
    3.1 引言第34-35页
    3.2 非线性Push-over分析第35-39页
        3.2.1 Push-over基本原理和基本假定第35页
        3.2.2 侧向力分布模式第35-36页
        3.2.3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转化方法第36-37页
        3.2.4 能力曲线第37-39页
    3.3 非弹性需求谱的建立第39-46页
        3.3.1 引言第39页
        3.3.2 等价原则及R-μ-T关系第39-42页
        3.3.3 基于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建立弹塑性需求谱第42-46页
    3.4 求解“性态点”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三座桥梁的地震易损性第48-60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损伤指数及损伤模型第48-50页
    4.3 震害等级的划分第50-51页
    4.4 震害等级的概率评价第51-57页
        4.4.1 损伤指数第51-52页
        4.4.2 基于损伤指数的震害等级概率评价第52-57页
    4.5 三座桥梁的易损性矩阵第57-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基于全寿命成本分析框架的设防烈度效益第60-72页
    5.1 全寿命成本的构成第60-61页
    5.2 地震风险成本第61-64页
        5.2.1 直接经济损失第61-62页
        5.2.2 间接经济损失第62-64页
    5.3 桥址场地的地震危险性第64-66页
    5.4 各设防烈度的效益第66-70页
        5.4.1 抗震设防投入第66页
        5.4.2 效益对比第66-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全文总结第72-73页
    6.2 研究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80页
作者简介第8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8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平台的应用模式研究
下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汽车行业出口的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