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含氮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42页
    §1.1 引言第16页
    §1.2 压致变色材料第16-34页
        §1.2.1 聚合物类压致荧光变色材料第16-19页
        §1.2.2 四苯乙烯类压致荧光变色材料第19-21页
        §1.2.3 乙烯基蒽类压致荧光变色材料第21-24页
        §1.2.4 氰基苯乙烯类压致荧光变色材料第24-29页
        §1.2.5 金属配合物类压致荧光变色材料第29-30页
        §1.2.6 有机硼配合物类压致荧光变色材料第30-33页
        §1.2.7 席夫碱类压致荧光变色材料第33-34页
    §1.3 立题思想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42页
第二章 β-亚氨酮二氟化硼配合物的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研究第42-70页
    §2.1 引言第42-43页
    §2.2 配合物的合成第43-47页
        §2.2.1 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处理第46-4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7-63页
        §2.3.1 合成与表征第47-48页
        §2.3.2 光物理性质第48-52页
        §2.3.3 电化学性质第52-53页
        §2.3.4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第53-54页
        §2.3.5 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第54-55页
        §2.3.6 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第55-63页
    §2.4 小结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第三章 咔唑修饰的β-亚氨酮二氟化硼配合物的合成及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研究第70-84页
    §3.1 前言第70页
    §3.2 化合物的合成第70-7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2-77页
        §3.3.1 合成与表征第72-73页
        §3.3.2 光物理性质第73-74页
        §3.3.3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第74-75页
        §3.3.4 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第75-76页
        §3.3.5 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第76-77页
    §3.4 小结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第四章 氰基乙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研究第84-116页
    §4.1 引言第84页
    §4.2 化合物的合成第84-89页
        §4.2.1 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处理第88-8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9-108页
        §4.3.1 合成与表征第89页
        §4.3.2 光物理性质第89-94页
        §4.3.3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第94页
        §4.3.4 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第94-95页
        §4.3.5 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第95-101页
        §4.3.6 对酸的荧光传感性质第101-108页
    §4.4 小结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6页
第五章 含有三苯胺的乙烯基或氰基乙烯基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研究第116-142页
    §5.1 前言第116-117页
    §5.2 化合物的合成第117-122页
        §5.2.1 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处理第121-12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22-135页
        §5.3.1 合成与表征第122页
        §5.3.2 光物理性质第122-127页
        §5.3.3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第127-128页
        §5.3.4 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第128-135页
    §5.4 小结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2页
第六章 芳基乙烯基喹喔啉衍生物的合成、酸致变色及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研究第142-174页
    §6.1 引言第142页
    §6.2 化合物的合成第142-147页
        §6.2.1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处理第146-147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47-170页
        §6.3.1 合成与表征第147页
        §6.3.2 光物理性质第147-153页
        §6.3.3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第153-155页
        §6.3.4 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第155-160页
        §6.3.5 对酸的荧光传感性质第160-170页
    §6.4 小结第170-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4页
附录第174-218页
    附录一第174-216页
    附录二第216-218页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18-220页
致谢第220页

论文共2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典型碳点的结构组成分析、荧光机理探究和应用扩展
下一篇:缺氧诱导因子HIF-2和蛋白裂解酶与抑制剂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